我对股票市场有信心,有很大信心。
为此,我可以写50条大理由
。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际地缘政治变化、人民币国际化、科技储备、消费能力、基建潜力、科创板.....
每一条,都可以写几千字。
问题是,投资这行,比的是观点正确与否,不用比字数多少,也不用比声音高低。
我希望大家逐步跟随我的观点,稳步加仓,分享中国增长红利。
就酱。
今天说说人民币国际化。
----------------
一个国家,其货币越是国际化,意味着这个国家与全球的联系越密切
。
接受这个国家法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越多,其经济增长的分散化越凸显,也必将意味着各国投资性资金,更愿意进入此国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实业市场,来增持其各类资产。
因此,可以推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股市长期发展空间,是呈现正比关系的。要想股市更好,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必须更高。
如何研判人民币当下的国际化水平?不能仅仅依靠观察每年换汇5万美元额度、各大海外城市成立人民币结算中心那么简单
。
必须综合看人民币当下的全球直接投资规模及变化、国际信贷规模及其趋势、国际债券/票据发行规模及存量/增量。
一个国家法币的肌肉,是依靠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数量来决定的,并不是绑定美元就可以安枕无忧的。
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人民币国家化水平经历了巨大波折。
在波动中,人民币,既要面对国内外广大进出口商的疑问,也要面对全球不少规模巨大的对冲基金的冲击,还要处理好国内各类资金合法/非法进出国境的问题,不容易!
不过,人民币最近终于变得比较强硬,理由有三:
第一,人退我进
。
国际范围内,全球直接投资规模萎缩,但人民币直接投资依然显著增加。一正一反之间,人民币甚至曾在不同季度压制了英镑和日元,成为当时全球综合计价占比第三大货币。
第二,美元退潮。
美元开始进入减息周期,目前观察CME利率期货交易数据,美国年底两次减息,几乎已成定局。作为始终与美元利率保持一定距离“舒适地带”的人民币,当然获得了更多休息空间。这一条的口语化,就是加减之下,更多资金愿意兑换为人民币,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第三,储备增加。
全球而言,持有人民币储备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约有价值2300亿美元的人民币成为各国外汇储备,这个数字占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近2%,同比增长超过50%,可见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正在快速提升。
第四,支付水平。
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数据,当下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支付领域第五大货币,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人民币全年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业务高达5.11万亿,同比增长近18%,这占了中国所有货币和服务国际贸易综合的15%。
换句话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凸显。
此事有关股市的方面,我就省略不谈了。大局已定,大事彰显,何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