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魏童
魏童,知名图书策划人、影视策划人。先后在盛大文学旗下聚石文华公司任总编辑、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任总裁助理,曾就职搜索巨头百度旗下百度阅读负责人。 2003年大学毕业进入出版行业,从业14年,策划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弹痕》系列累计畅销百万册,捧红冯骥(《火蓝刀锋》《神犬奇兵》编剧)、董群(《战狼》编剧)等多名作家。其中,2006年策划出版的《特警犬王》获得解放军全军文艺作品二等奖(已被改编成电视剧《神犬奇兵》),《弹痕》系列作品获得起点中文网2007年“最佳实体表现奖”,同名影视作品正在筹备过程中。 对类型小说策划颇有研究,出版了几百部畅销小说,涵盖悬疑、科幻、言情、玄幻、军事等多种题材,如《鹰隼展翼》《血月迷局》《百家诀》《逃生游戏》《珠翠密码》《蒸发太平洋》《逃离无名岛》等多部作品授权改编电影、电视剧。 2015年创立果然杰作文化,兼任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综合中心总编辑,业务以类型小说出版、影视内容研发、IP授权为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交通广播  ·  925教你学诵读 | 天地九重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魏童

如何发现你的创作天赋和优势?

魏童  · 简书  ·  · 2018-03-09 12:07

正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很多优势已经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很难去发现他们。某些事情你虽然做的比较得心应手,但可能你根本不以为意,以为这只是一种大家都会有的能力。

比如,我在学生时代,就喜欢看各种闲书,觉得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如此,后来上大学,到上班,很多人交流,发现大部分人连一本完成的从头到尾读一本书的经历都没有,我渐渐觉得,这可能是自己的一个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作为自己的职业?

就像一个酷爱表演的演员,可能想到,既然他们爱看我演戏,为什么不能向他们收钱?

既然所谓的优势,具有隐蔽性,就要求我们有抽丝剥茧的能力,去验证发现自己的优势:

第一,  不假思索的反应。比如,我会很容易从一些公开发表的公文上轻易找到错别字,可能是一种编辑的职业病。

第二, 学得很快:我们一般称之为上手很快。比如有艺术基础的学生,学习设计会很快。

第三, 有一种满足感:这是一种成就感,可能更多与金钱无关。金钱带来的完全属于附加。

第四,  内心的一种强烈动机:现在流行一句话,回到初心,这,其实就是你的初心。

我们看很多的名人传记,就会发现,很多人成功的诀窍其实就是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并且利用机会运用到了极致。想不成功都难。

一个优秀创作者的自我定位

出版作品的类型很多,如果你有想出版一本书的冲动,首先,你要想到自己到底写什么文体的作品?如何找到这种定位呢,有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从你喜欢的题材入手,比如你喜欢看鸡汤散文,比如你比较喜欢看小说。这样你更能GET到这种文的特点。

第二,推荐对我影响特别大的一本书,特劳特的《定位》。很多人把定位理解为一种营销技巧,其实谬误,这完全是一本心理学著作。在如今这个张扬个性的年代,这种心理学基础著作更显得重要。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明白,为什么我要强调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方向。

第三,必须要说,很多创作者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写着看,很多人稀里糊涂就成功了。其实是赶了好机遇,我前些天见到一个作家朋友,多年前传记火的时候,写了很多林徽因的传记,卖的很好,这几年公号文比较火,于是出了很多公号文,现在公号鸡汤文的市场也不好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了。

说明他虽然出了很多书,但其实根本是被大潮裹胁着往前走。所以你如果实在不知道擅长什么,可以就先写好了,千万不要等,这一等待,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借口而已。


职业作家都是怎么做的?

严格来说,国内的职业作家很少,而且我也不建议在中国,把写作作为职业。不是简单的薪资获得,更重要的是,你的爱好一旦成为谋生的手段,可能整个兴致,给你带来的感觉完全不同。

我接触到职业作家,有很多也是误打误撞,就是写了一本书,稀里糊涂就火了,觉得可以养活自己了,于是兴致就辞职了。但其实这种状态,很容易在两三年内,就爆发“作家职业危机”,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方向,完全是被趋势裹胁着走。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客观的认知,以为这些都是自己的功劳。事实上,同期,比你优秀的作家成千上万,只是你恰巧赶到了好机会而已。

更聪明的作家是什么样的?

这其实就跟其他职业没有什么区别,你要了解周围的成功作家都是怎么做的。你要去了解市场,你要跟读者打成一片,所以,一旦成为职业,你就必须要去研究这些,只是职业作家带来的必须的副作用,千万不要被影视作品中悠闲的下午茶所误导。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我在简书以前的专栏中写过很多类似的文章,创作有时候是悦己,有时候是悦人,当然如果即能悦己,也能悦人是最高境界。

如果两者矛盾,或者只能取一样的时候,你想好是那个方向就好。

这当然没有对错,只是你个人的选择而已。

所以,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