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如何与“伴侣物种”相处? ·  18 小时前  
蓝钻故事  ·  王星与女友牵手,人口贩卖内幕曝光 ·  昨天  
上海书评  ·  曹蓉︱奥之细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什么才是最佳沟通方式?10分钟读完《非暴力沟通》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6-12-23 20:00

正文

【精读君曰】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这种方式来谈话和倾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本书至今畅销不衰,且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可以看看这本书。


十分钟读完《非暴力沟通》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十分钟读完一本书(ID:Read_a_Book_a_Week)

by 马歇尔•卢森堡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想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这里借用甘地曾用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益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 “他对人有成见。” “这是不恰当的。”  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我相信,诸如此类等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我相信,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在以下的表格中,我举例说明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

表达方式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区分观察和评论
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你太大方了。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
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她无法完成工作。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
把预测当作事实。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缺乏依据米奇花钱大手大脚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
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
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作事实。索菲长得很丑。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注意:“每次” “曾” 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 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

  •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

“总是”、“从不” 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 你总是很忙。

  •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经常” 和 “很少” 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评论观察
你很少配合我。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参加。
他经常过来。他每周至少过来三次。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 以下词汇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安心 无忧无虑

(2) 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萎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嫉妒 遗憾 不舒服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 请求帮助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我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考也会变的清晰起来。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见证了,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第九章 爱自己

如果发现我们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们马上就可以问:“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旦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很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不再感到羞愧、内疚和沮丧,而开始体会到别的情感。不论它们是忧愁、失望、恐惧、悲伤、挫折感或别的——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醒。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遭遇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方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接着,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我相信,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在我看来,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为此,我建议,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这也许需要一个过程,但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将会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说出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大多数的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他们就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并表达我们的理解,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在有些情形中,我们没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时,我们也许需要使用强制力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不够成熟,我们可能会有以下的表现:(1)我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2)我们认识不到,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3)我们相信,我们有“权利”去惩罚或伤害他人,因为他们是罪有应得;(4)我们产生了幻觉,例如,听到“某种声音”叫我们去杀人。

相反,在使用惩罚性的强制力时,我们认为某些人是邪恶的,为了让他们悔改,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此时,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1)意识到自己的过错;(2)感到懊悔;(3)改变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无益处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善意的父母、老师或别的人。由于这些教诲看起来是那样天经地义,我们也就不再去探讨它们的合理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一般来说,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耸耸肩说:“哦,这没什么。”如果我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我的,我就能够同时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

虽然人们在听到感激时会不太自在,但绝大多数的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如果无法向那些对我们的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啊!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00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