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汽车电子行业里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的小的Tier 1/Tier 2,有些是完全初创的,也有其他行业成熟企业来做汽车业务的,生生死死,起起伏伏。
部分企业算是突出重围,定点项目逐渐增多,业务规模开始扩大,以及打算瞄向国际车企,所以,软件质量职能被渐次提了出来。
但是,对于软件质量如何干?该设置什么职责?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望?大家普遍没达成共识,也没太想清楚,这在小企业里尤其突出。
这是小企业的生存基础,也是对应
软件质量应该具备的
mindset
,即作为其
判断尺度的尺度
。具体来说:
这里的成熟度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主要目的是
给管理团队信心和决策依据
,有很多维度。
其目的和成熟度基本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
过程透明度通常会关系到产品成熟度水平和真实性
,这是软件开发的特点。过程透明也是软件工程一直追求的目标。可以用如下一些方式。
尽量合规的“尽量”可能会让大家有疑问,这里主要是强调针对
强制性要求
和
衍生性要求
应有
不同的遵守尺度
。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合规不能仅仅局限在狭义QA里的流程不规范的检查,需要有宏观的视角,尤其是新的小的企业。
接着上一段,引出这个要求。
汽车行业拥有十分庞大的体系,身处大产业链上的一环,会遇到很多看似
无聊和不合理的现象
,而它们
背后
多数有一个
曲折的故事
,是
不同立场相关方利益较量的结果
。
软件质量作为一个体系性的管理角色需要有这个意识、视角与经验。
这是很多企业比较务实的需求,除了常规
应对审核
的工作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扩展
。
软件质量设置在工程或项目管理部门,还是有独立汇报线,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模式,通常也取决于高管的背景。
一般建议保持独立的汇报线,至少要给一个与工程及项目管理相对
独立的汇报平台
,
最好是处于独立且层级扁平的质量部门
。人员不多的,可以职级不高,但汇报线高一点。
决策权衡往往是基于立场,不独立,立场则相同,质量必然和工程或项目达成某种“默契”。
很少有公司能做到让软件质量或工程质量去block项目释放,对于小企业更不现实。
所以,
话语权与推动力更多来自于汇报
。当然,让质量说了算不是公司目的,而是更好地将前述的产品成熟度、过程透明度、项目big picture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