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北上》中的土特产——潼阳西瓜

农参  · 公众号  ·  · 2025-03-25 1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本期关注《 北上 》中的土特产—— 潼阳西瓜
电视剧《北上》中,少年们跳水偷瓜的场景让潼阳西瓜成为观众心中的夏日符号。剧中波光粼粼的大运河、青砖灰瓦的花街小院,与现实中沭阳县潼阳镇的沙地瓜田形成奇妙呼应。这个因黄河故道冲积而成的沙壤之地,如何将一颗西瓜种成富民产业?

1.沙地孕育的地理密码

潼阳西瓜,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潼阳镇 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潼阳西瓜深植于自然禀赋之中。沭阳县潼阳镇地处黄河故道,沙质土壤透气排水性极佳,昼夜温差大,为西瓜糖分积累提供了天然条件。当地瓜农传承数十年种植经验,确保西瓜" 薄皮如纸、甜似蜜糖 "。2020 年,潼阳西瓜凭借独特的地理标志认证,成为苏北首个西瓜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革命

潼阳西瓜对品质极致追求。当地推行标准化种植模式,建立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技术规范。在后屯村高标准种植基地,智慧农业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调控灌溉施肥。每一颗西瓜都经过严格筛选,果肉细松脆爽。这些品质把控让潼阳西瓜先后获得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成为长三角地区家喻户晓的 "甜蜜名片"。

3.产业升级的甜蜜蝶变

潼阳西瓜在全链条现代化转型。当地通 过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 的模式,将分散的瓜农组织起来,形成 1.5 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亩产达 3500 公斤,亩产值超过10000元。电商赋能更为产 业插上翅膀,红色直播间里,党员干部化身 "带货主播",将西瓜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销量突破 5.5 万吨。此外,潼阳镇还规划建设西瓜主题产业园,开发西瓜汁、西瓜脆片等深加工产品,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潼阳西瓜的品牌化实践为土特产的破局提供了重要启示 —— 土特产要做好品牌,需以地理标志为基石,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品质信任;以标准化种植为支撑,构建可复制的质量体系;以全产业链创新为抓手,拓展产品附加值与市场边界;更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电商赋能、场景创新等方式,让乡土风味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当土特产超越地域限制,成为具有文化认同和品质保障的消费符号时,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的振兴之路。 潼阳西瓜 不仅是运河畔的味觉符号,更是乡土文明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在黄河故道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甜蜜篇章。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头雁故事”集锦(二):梦想的种子开出了品牌的花
“头雁故事” 集锦(三):产业振兴,品牌强农!

【行业热点】

120个关键要点!深度解读2024中央一号文件
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解读及贯彻措施

《江苏省预制菜及冷链农食产品品牌发展报告》重磅首发!
《中国新茶饮产业供应链创新发展白皮书 》重磅首发!四大看点引发热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