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宝式“黄埔军校”量产ICO
收取高额站台费
许久未见的二宝蹭着李笑来的热度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更可笑的是:竟然立了个牌坊
晓言
|
比特财经特约记者,资深评论人,领域涵盖文学、艺术、财经、科技。愿以文字代替沉默、理性代替呼喊。现火球区块链专栏作者。
事情是这样的:
近日由李笑来担任基金会主席的
super bitcoin
团队宣布,将于12月17日在第498888高度实施分叉,分叉币名为SBTC,区块容量将扩大只8MB,发行总量为2121万个,其中21万为分叉预挖币。分配方式上,原有比特币持有者将获得1:1的赠币。
纵观币圈的发展,来来回回就这么多事情。崇尚比特币价格的人们,知道比特币的涨落很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大涨大跌。
特别是比特币的分叉,这可是大事。但是每次分叉其实对比特币的价格影响是阶段性的,每次分叉前都有无数的消息说比特币的价格会暴跌云云,但是最后只是产生了又一个新币而已。
比特黄金是比特币吗?肯定不是。
李笑来放出消息后,不出意料,币圈又是一阵风起云涌,但是每位从2017年伊始走到今天的比权人,对这种风已经有点免疫了。
你吹任你吹嘛,币还在涨嘛!
但是有的人想迎着风,哪怕风再小,也要张开自己的双臂、竖出中指、满面怒容的展现自己的圣者姿态。
说句题外话,二宝那句“拔屌就干”晓言没有看懂,不应该用掏?
朋友圈的评论可以看出一丝丝的客观态度,我记得有人当时要弄一个最大规模的ICO,还有人要联合所有的矿工对以太坊发动算力攻击。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了,但是这样的态度更像是二宝口中的强奸吧?
态度是强奸,但是结果却是强奸未遂。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鄙视链存在?
楼市>股市>币圈
其实鄙视链存在的根本就是自身财富的量级比较,炒房的话,动辄可是几百万上下,不像股市和币圈,上百万的投入那可算是豪赌了。
股市鄙视币圈不能完全说是自身财富的量级比较,更多的是专业性方面的鄙视,股市发展的时间长,其中门道繁杂,运作的模式比币圈复杂,一般人很难入场。
但是币圈不一样,原来只要能看懂价格的涨落就行,现在的话稍微懂点外语,多关注下币圈的动态还是能炒。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门槛。
我说这个鄙视链的意义在于:
我们身处在一个鄙视链的底端,所以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有多牛逼,自己有多厉害。
很多人觉得这个鄙视链就是胡扯,但是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大家出去喝酒吹牛,有人说自己搞房产的,这些年赚了些钱。于是马上会有人凑到跟前问问房子的事情,谁让现在房产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刚需呢?
好不容易搞房产的兄弟说完了,又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拍拍胸脯说:哥们炒股的,凭借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股市打拼多年的经验,一直就看好茅台,最近发了点小财,这顿饭钱我出了!
于是又有很多人凑上去问问股票的问题,顺便加加微信。股票有风险,但是回报也很大,最重要的是政策层面股市是能站得住脚的。
好不容易炒股的兄弟也不说话了,这个时候你站出来说:兄弟我最近炒比特币赚了点钱。
你想一想,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来跟你问比特币的事情?最多就是羡慕羡慕,能真心跟着你炒币的,少之又少,为什么?
首先是因为政策层面对比特币的态度很暧昧,这就让比特币的未来多了点不确定性;其次就是风险太高,小打小闹可以,真正能放弃一切去炒币的,晓言也就见过前几天新闻上的那个外国人。
很多人总说自己倾尽所有入币圈,但是目前来看,只有他做到了……
卖房、卖车、卖公司、卖女儿的玩具,这种一往无前全中国能做到的有几个?
人家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币圈玩家!而我们?韭菜罢了。
所以晓言不厌其烦的说大家要多看看相关的书籍,不要总是听这个大神的推荐、跟着那个群主的意见走。有自己的的判断很重要。
说句不好听的,比起股市和楼市中发财的人,我们币圈人更像是暴发户。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考虑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只要能看懂价格的走势就好。
请不要为自己辩解。前几天的文章《
如果比特币“破发”,你怎么选?
》中有读者指出了晓言思想的不足之处。
高度很高,但是我们真正所处的高度还没有这么高,
所以看到二宝姿态那样高的时候,晓言很不舒服。
李笑来尚有书籍出版,尚能凭借自己的学识收获大量粉丝,二宝呢?
二宝现在有什么?二宝“黄埔军校”的学生吗?哦,差一点忘记,二宝还有当时站台后收取的大量报酬。
晓言突然也很想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说这件事:
在整个金融圈,币圈何其小?币圈人又何其小?一个币圈称不上是大神的人真的把自己看成了大神?
借用老王的一句话:如果李笑来是强奸犯,那你们的郭二宝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