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iDOCS
作者Zheng Qiong
引言:
最近纪录电影《再会长江》正在全国公映。竹内亮导演分享道,希望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母亲河长江的故事。而中国导演制作的关于长江主题的纪录片《沿江而上》是绕不开的一部优秀作品。
本片记录了三峡移民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余水和陈波宇两位主角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因三峡工程而面临的生活变迁。张侨勇导演在随外公到长江三峡旅游后产生拍摄该片的想法,拍摄周期长达三年多。
张侨勇曾经在IDOCS纪录片工作坊做过关于《沿江而上》创作的主题分享。
《沿江而上》是一部戏剧性、冲突性的长片纪录片,结合让人惊叹的摄影画面以及优美的配乐,刻画了21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与生活轨迹。
本文转自公众号IDOCS,欢迎大家关注。
这是之前iDOCS纪录片工作坊的资料,分享给有意或正在做片子的朋友,希望对你有用。
纪录片《沿江而上》
影片简介 * 影片构思 * 导演阐述 * 拍摄计划
《沿江而上》是一部关于三峡地区湮没的长纪录片,讲述了沿江居民和工作在维多利亚豪华游轮上的人们的生活的故事。随着游轮带着把我们顺流而下,陆上和船上的人的生活交错并行,这使我们得以窥探故事中不同元素的碰撞:不断改变的地貌、飞速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三峡大坝建设带来的文化冲击。本片运用令人震撼的高清视觉手法,展现了美丽和毁灭、希望和绝望之间的巨大反差,而这些皆由人们企图征服自然的野心所致。
在一次途径长江三峡的豪华邮轮之旅中,我第一次亲眼目睹长江,很多中国人都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长江沿岸座落着一个个处于半淹没半搬迁状态的村庄,生活在这里超过
2
百万的村民需要经过九年多时间的搬迁。邮轮之旅的最后一个景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它的建造旨在帮助解决中国的能源危机,为中国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提供发展的能动力。大坝的建造将会起到增加就业机会,现代化,旅游,防洪和水利发电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动荡和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而这次豪华邮轮之旅被命名为“再见三峡”之旅。
我下船后并没有随团去参观官方旅游区,而是独自漫步在长江沿岸:一个即将被淹没的古城,居民们正在抗议搬迁带来的利益纷争;一个搬迁安置点,农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一个仓促建立的定居点生活;一些农民的房子,他们正缓慢地从山那头即将被洪水淹没的房子里搬出来;还有维多利亚邮轮的总部,每年都会有几百名年轻人来到船上学习英语并且得到为游客服务的工作,尽管他们的工资标准比西方的要少,但他们的工资比他们父母所能想象的要多很多。
《沿江而上》是一部通过亲临一个超现实人造景观的邮轮之旅来反映现代化带来两种不同效应的纪录片。我们跟随拍摄了那些因为三峡大坝而不得不搬迁的平民的生活,也跟随拍摄了那些试图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创造新生活的年轻人。沿着江岸放眼望去,人们看到过去被冲走,古村落被淹没,一个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在邮船上,人们看到获得物质财富的美好未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Visual Treatment
影片构思部分的视觉处理
《沿江而上》将在视觉风格上呈现鲜明对照的故事线。江边美景和正在被湮没的景象,豪华游轮的生活和农村生活场景,着重强调他们在视觉上的关键差异。这是一部真实电影,两岸美景伴随着无知的毁坏两条线索并行,我会着重强调毁坏和美景的影像画面而不是采访的大头像。就像从托尔斯泰说的那样,写小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掌握过渡的能力。《沿江而上》这部纪录片的风格基调将使用交叉重叠方式创造出一个故事,透过几个不同的人而不只是一个人物的声音来说出这个故事。
我想提到我的第一个纪录片《生之土地》,在那部片子里,我们跟踪了一个老年移民的中国女人一年,在安大略省郊区的一个农场,四季来来去去,从耕种到收获季节。在细致沉静的画面,马陷入田园风景的沉思,怀旧和哲学思考。我们平行讲述她和在农场工作的墨西哥移民工人的生活故事。他们也表达出沉思和哲学思考,回忆和憧憬。很少对话,对话我们用的是他们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个第三方旁白。同样,《沿江而上》也会用壮观的影像画面和细致沉静的摄影手法。但是这一次,不再是冥想,这个故事包含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看到过去正迅速地消失。
为了捕捉到水上生活的氛围,我想创造一种观众也在船上的感觉。当我们溯水而上时,我将带你来到甲板下面和岸上,用一种动态的真实电影的风格,把我们镶嵌在船上游客当中,在去村庄的路上和在这些农人的家中。我们使用特写镜头和简朴的拍摄手法来揭示了人类情感。与此对照,我们会停顿下来又回去,用长镜头拍下来那些神话一样的景观,通过影片中的美丽景色去凝视湮没。
Narrative Treatment:
影片构思中的叙事处理
《沿江而上》将是一个镶嵌式在船上的人物和村子里的人物之间来回转换的联锁故事。让故事连接起来的主线是带我们从重庆去山峡大坝的豪华游轮。关于各自的比重,影片的三分之一是发生在豪华游轮上的事情,三分之二是在发生在豪华游轮以外
--
村庄和沿岸的生活。在船上,我们有二个方式去透视这个国家:豪华游轮成为我们在河流和它的居民之间的一个联系,同时也作为一个东西文化交汇的跨文化舞台。
在江边的另一端
---
丰都城,我们找到一个临时窝棚。这是余水,
17
岁,和她的父母已经以及两个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她在上中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虽然她很想继续学习,但她的哥哥,邓峰,因脑膜炎已陷入昏迷状态。余水不得不要作出决定,是否要放弃上学和寻找工作,以帮助支付住院费用。作为长女,为帮助家庭,尤其是这个家中唯一的儿子,作出牺牲是她的责任。培训在维多利亚船厂举办,背景是主干船体。和这
100
多个预备员工一起,余水将接受西方基本礼仪和英语的学习。当他们变成名副其实的合格员工时,杰瑞,维多利亚豪华游轮的美籍华人经理,将会领导这些人。
培训结束时正好是中国农历新年。这是余水最后一次跟家人一起过春节,在她接下来将要度过的
8
个月的船上生活之前。也许当游轮经过丰都时,她将能够站在甲板上跟家人挥挥手。游轮起航在
3
月份。回到船上,余水被安排一个船上低层的宿舍,她将不得不和其他三个同事共用一个房间。这对我们,也是见到一个其他工人的机会。
我们跟踪拍摄的另一个人物是周宇。他来自一个叫昭君村的小村庄,我们将在周宇离开村子去重庆时介绍他。他父母不想让他离开。他们也不想住到重新安置的城镇里。父母一直在抗议再安置的条件。他试图说服他们搬迁,但令人怀疑的是,他的乐观会有任何影响。当我们穿过重庆市,我们将跟随周宇,他指给我们看他梦想的车行的位置。他坚信他会在这个城市获得成功。当他来到游轮上,他会拿起小号,加入舷梯上的军乐队,迎接游客。
豪华游轮将停泊在老丰都。当游客下船前往鬼城,余水将等待在码头,她的父母来看她。这将是一个简短的交流。当游客返回船上,他们经过那些被拆迁的主要街道,依然还能看见零星的商店。其中有一个是秦家的古董店。这家商店挤满了尘土飞扬的文物,他们从被拆毁了家园的村民手上收集过来的。秦晓林,今年
29
岁,在跟可能的买主讨价还价时,他的妻子,夏郑军
25
岁,也会一嘴插过来推销她想买的东西。像那些扔掉过去生活的农民一样,秦家从古董生意这种快捷赚钱的方式中大赚了一把,以养育他们刚出生的婴儿。通过他们的商店,我们将会遇见不少当地人到这里来出售他们的东西。我们将跟踪拍摄秦,他会带我们去他从拆毁房屋的瓦砾中建起的新家。他的父母亲没有任何工作的机会和前景,靠翻耕其微薄的土地补偿和照顾他们的孙子。
3
月,秦必须搬出他的商店,在一个新的堤坝上重新安置。
游轮继续下行。随着电影的展开,我们见证毁灭,污染和沿江两岸的环境变化。很多大牌子标明最终湮没点在
175
米。经过最后一个被薄雾笼罩的峡谷,我们到达了大坝。我们找到渠道进到游客没法进去的施工现场,我们穿过大门的锁,整个过程需要
5
小时。大门打开进入一个摩登的中国。游客下船,并继续他们的旅行。
接近夏末,余家会收到消息,洪水将很快淹过来。所以在一个短短的告示后,余家必须收集东西尽快搬迁。我们希望,洪水将在起航快结束的时候淹没过来,这样余水能够返乡帮助家人一起搬迁。如果不能的话,接下来余家将迁到一个新的地方,而他们的女儿还在船上工作。因为洪水会湮没她家,余水顺着江边往下到了一个宁静的湖边,像一个旁观者置身在周围的变化中。同样,周渝的家人也将搬迁。他们的抗议可能会或不会在重新安置中获得更好的条件。无论如何,全家必须搬!
影片在起航快结束的时候收尾。余水和周宇履行完他们在游轮上的合约。我们将跟随他们一起返回他们的家园和在等待着他们的家人。他们将留下来帮助他们的家人重建他们再安置的生活直到下次航行季节。
导演阐述:
我年少时到过长江地区,那时还没有三峡大坝。在当时,三峡大坝还仅仅是一个宏伟的构想。等我
2004
年重返这里时,这个构想已经付诸实践了:垂直水位上升了
139
米,水深达到了
175
米。好多以前去过的地方,我都已经认不出了。在我们的船下面,埋葬了一个古老的乡村。但是,比形式上的拆毁更加影响深远的,是试图去解析这两千万人口生活即将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第一次旅程中,我感到了恐惧。我知道,我们身边的一切最终都将沉入水底,但是我无法预见这种湮没,将会蔓延到哪里。如今,
这种恐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困惑。大量的江水流入这里,改变已经开始。到时候唯一露出水面的,就只有三峡的山顶了。
当年为躲避战乱,我们全家逃到了加拿大。我的祖父现在还时常给我讲述当时全家逃到加拿大时的艰苦故事。同样,长江沿岸的家庭由于人为疏忽而被迫迁徙。我想知道他们将要怎样面对未来,怎样重建新的生活。我觉得,没有听到这些受影响而被迫迁移的故事,我们是无法真正了解大坝所犯下的罪行的。我尤其喜欢听那些年轻一代的讲述,那些还要适应中国以后的变化的一代。我希望能够捕捉到受访者们或积极,或消极的观点,但是最终的目的,是得出当地居民一个整体的观点,而不是仅仅站在豪华游轮的甲板上向他们挥手道别而已。
l
《沿江而上》拍摄计划
时间
|
目标
|
拍摄计划
|
场地
|
2005
年
12
月中旬和
2006
年一月末
|
拍摄期
1:
-
万州招聘
-
魔鬼训练营
-
春节假期
5
个短拍摄期
|
-
跟随维多利亚游轮公司的招聘人员到长江沿岸的小城市。
-
在招聘过程中,我们将寻找另一位人物
-
返回该人物的家乡
-
前往丰都县,跟随余水去重庆面试。
-
我们的主人公们完成岸上和船上的培训
-
主人公们回家过节
|
重庆(
CQ
)
万州
丰都县
长江
|
2006
年五月
|
拍摄期
2:
-
航行季节
|
-
国际游客抵达
-
记录重庆到上海段的游客们在岸上的游玩、船上的娱乐活动以及对大坝的感受
-
跟踪拍摄我们的主人公在船上的工作和生活
-
返回岸上家中,记录春季活动
-
拍摄记录沿江的环境变化
|
重庆
宜昌
万州
丰都
上海
长江
|
2006
年
8
、
9
月末
|
拍摄期
3:
-
蓄水
|
-
主人公的家乡被淹没
-
他们搬去新安置点
|
万州、丰都、长江
|
2006
年
12
月
|
拍摄期
4:
-
航行季末
|
-
主人公结束船上的生活返回新家
|
重庆,丰都,万州,长江
|
l
l
《沿江而上》:第一阶段拍摄计划
最后更新时间:2006.6.19
Notes:KX=开县,CQ=ChongQing重庆,ZJZ=ZhaoJiaZhen赵家镇,WZ=WanZhou万州
|
6月21日
星期三
开县—重庆
中国
|
|
人物A
(勇、汪、李欣)
|
人物B
(LIli, ,MK,Chen)
|
人物联系表:
(联系电话)
陈司机
Lili
LiXin
MK
汪
勇
朱发 (PA)
朱红美 (女司机)
李忠丽
|
拍摄对象:
(联系电话)
陈柏宇
刘修琴
陈胜清
(
妹夫)
|
6:55
|
睡觉
|
电话叫醒
|
7:30-8:30
|
睡觉
|
早饭
|
8:30-9:00
|
叫醒勇,走之前再确认
|
打包准备出发
|
9:00-16:00
|
11:00是人物A的起床时间
|
离开开县去往重庆
|
15:30-19:50
|
外拍镜头:城市风光
|
如果钱到了重庆,莉莉处理银行事物
|
18:00
|
外拍镜头:太阳升起照耀城市的镜头
外拍镜头:城市的清晨风光
|
今天或明天莉莉、MK和重庆电视台的女孩一起吃饭
与她再次讨论翻译事宜
|
20:00-21:00
|
和人物A进餐
|
21:00-22:30
|
外拍镜头:开县的夜间生活
外拍镜头:公园的舞蹈
|
出行提示:
|
|
|
天气:局部阵雨转暴雨 湿度:61% 最高温度33 最低温度:25 日出:5:55 日落:19:57
紫外线指数:10+ 很强
|
l
l
《沿江而上》-拍摄日程——2006.8.10
礼拜日
|
礼拜一
|
礼拜二
|
礼拜三
|
礼拜四
|
礼拜五
|
礼拜六
|
|
|
1
|
2
|
3
|
4
|
5
|
|
|
勇回重庆/拍摄材料观看周、勇编辑
|
重庆
勇编辑
|
勇回重庆/拍摄材料观看周、勇编辑
|
重庆
勇编辑
|
休息日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休息日
|
休息日
|
休息日
|
重庆,勇编辑,莉莉到达
|
重庆:勇编辑设备准备
|
重庆:勇剪辑18:00汪准备设备,迷你DV
|
重庆至开县
|
13
|
14
|
15
|
16
|
17
|
MK to NY 18
|
MK in NY 19
|
勇考察城市足迹/午饭事宜
秘密拍摄工厂工人
|
开县:拍摄陈柏宇离开家
|
开县至重庆
陈柏宇(与角色一起乘公交车)
拍摄刘婆婆在路边
|
上皇后号
|
皇后号上
陈柏宇
于水
|
皇后号上
陈柏宇
于水
|
皇后号上
陈柏宇
于水
|
MK in NY 20
|
MK to CQ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皇后号上
陈柏宇
于水
|
皇后号上
陈柏宇
于水
|
皇后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