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企业的主体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主要是依托气象业务部门投资创建的公司。2015是中国商业气象行业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于当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气象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向气象服务行业释放利好信息和更多的资源红利。于是民营气象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创立。当时,正值互联网经济发展浪潮,很多民营气象服务公司借助互联网经济思维,探索并研发了很多垂直气象服务领域中非常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并也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已经过去快10年的时间了,很多民营气象公司早已不见了踪影,当时搭上互联网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气象公司也并没有形成一家“独角兽”企业,坚持活下来的民营气象公司发展似乎越来越艰难,甚至早早转型,布局到非气象领域寻找发展机会。
先说说民营气象服务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艰难与挑战吧。
首先是
数据获取和处理比较困难
。民营气象公司的数据来源多依赖于各级气象部门,也有从国外网站免费获取或者购买的,但都会充分考虑经营成本问题,因此数据获取量不够,就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造成发布的气象服务信息与官方存在差异,那么用户的认可度就会逐步下降;其次是
技术和人才短缺
。民营气象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服务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气象专业的技术领域。此外,气象行业部门对高专业门槛的技术人才需求较大,对这类人才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如果无法有效激励和约束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会导致人才流失,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第三就是
气象服务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内外资本和气象公司的涌入,气象服务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尽管国家逐步开放气象信息服务市场,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气象仪器研发生产,但市场上的低价竞争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气象信息软件服务市场,造成市场门槛越来越低。第四是
融资难和成本高
。民营气象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资本注入发展就更缓慢了。第五是
客户集中度高
。气象产业链高端市场存在空白,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缺乏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此外,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也是气象行业面临的风险之一,这可能导致公司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高,从而影响公司的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能力。第六是
缺少核心业务支撑
。气象业务才是气象企业能否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例如气象预报、气候分析、气象咨询等业务,民营气象公司是没有能力建设这个核心业务的。而这些业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没有核心业务支撑就失去了企业竞争力,抛开业务再谈发展就只剩下空谈了。
当然,挑战与机会并存,民营气象服务企业的发展关键还是靠核心技术。当前,民营气象服务企业在市场占比上较低,特别是商业气象服务的占比仅为4%左右。这意味着民营气象服务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技术创新、服务领域拓展、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以及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民营气象服务企业有望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
欢迎转载、转发。气象学家公众号转载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小编
(微信:qxxjgzh)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