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时评
敢说话,说真话,不怕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如何宠婆娘? ... ·  2 天前  
财宝宝  ·  连云港赣榆区-20250208223946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时评

近期买房一定会遇到的7大坑!小心别被套路了!

楼市时评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8-12 17:06

正文

近期,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

一手房促销和二手房销售中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违法违规销售“套路”,

令买房者防不胜防。


小编 梳理了一些 房地产销售中常见的“套路”

帮助购房者规避风险。




套路1:“销售返租”是诱饵

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销售返租”一般都是精装房 ,包装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看来很美很有诱惑力,销售商经常会告诉顾客,已经有大手笔投资方租下整栋(或者整层)开酒店,你只需付不高的首付,就可以坐收租金,以租养供,若干年后房子就相当于白赚的了。



专家分析其风险:有些“销售返租”项目一旦销售完成,开发商(中介)便套现出局,承租商(有可能就是销售者的“影子公司”)背着巨大的租金成本,支付能力和信誉难以保证。同时,购买这样的房子有巨大的金融风险。




套路2:各种“内部消息”催你快下手

“假认购”营造疯抢假象




“内部消息,XX楼盘房价要涨了!”“即将限购限贷,快点下手投资!”“XX学校要修了,XX小区房价要涨了!”“明天就涨,最后的房源!”……这样的消息,是否曾在你的朋友圈刷屏?


一些开发商或中介喜欢利用微信、论坛等散播所谓的“内部消息”,制造购买氛围,鼓动购房者“迅速出手”,这在中介行话叫作 “催单”


此外,在一手楼盘的销售中,还可能出现 “假认购” 现象,有的楼盘因为房屋抵押给银行还未解押等各种原因,还未拿到预售许可证,楼盘销售人员就忽悠有意向的买房者先交钱“认购”、“锁定房源”。


如果你很早就交了不菲的“认购金”、“诚意金”,甚至已经选定了房号,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开发商都还未通知去签正式购买合同,那么你多半是遇到了“假认购”了;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请及时将情况向有关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套路3:假“团购”真圈钱

信“喊价”你就输了




吃饭能团购,购物能团购,买房子都能团购?如果你真的信,你就输了!


对于买房团购的现象,某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有些看上去很美的所谓“团购”,不过是和开发商联手把本来该卖1万的商品抬价到1万2,然后再打折1万1卖给你。而到底房子售价应该是多少,目前很多城市已经要求了房地产预售一户一价备案,应以有关部门批准的备案价为准,而不是开发商或者销售商的“喊价”。




除了一手房的“团购”套路外,一些违规的二手房中介还可能以拒绝办理过户或扣押房产证为要挟,过户前恶意提高服务费。业内人士提醒,购房前到底需要哪些费用,这些都应该了解清楚,要对方白字黑字写清楚,理性购买,减少纷争。




套路4:低于市场价的房源

大多是假的




很多人的买房之路都是从刷各种提供房屋信息的APP开始。有时,你会刷到一个户型、设计、小区环境等“性价比超高”的房源,这时是不是会很激动?



别激动!这是馅饼还是陷阱,真的难说!这可能是销售人员设下的一个套,你兴冲冲而去,人家才会告诉你:“大哥,不好意思,这套房子刚卖掉了,我给你推荐一套更好的……”或者“卖方涨价了,现在房子要用抢的,你看要不然你加点儿钱……”


业内人士表示,低于市场价的房源绝大多数都是假房源或者瑕疵房。个别无良中介人员,为了吸引购房者会隐瞒瑕疵,甚至故意释放假的低价房消息,来获得意向客户的信息。




套路5:为赚更多中介费

怂恿卖家标高价




挂牌价低于市场的房源多有“猫腻”,高价房呢?其实,不少高价房背后也有无良中介的“套路”。



在楼市较火热的时段,很多二手房卖家刚对房产中介表达出卖房意愿,中介就会开始给客户当“军师”。他们会劝用户把价格标得高一些。“你们小区昨天一套房才卖了50万,你要卖就挂55万,就算被人砍价,至少也能53万成交,轻轻松松多挣3万。”或者有购房者已经与卖方已经签订定金协议,中介销售人员也会怂恿卖方毁约,以哄抬赚取更高利润。


业内人士称,类似的做法,看似在为卖房者谋利益,实际上是中介为了捞取更多的中介费。甚至还有个别中介,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




套路6:鼓动买房“假离婚”

将买房者置于风险之中




前段时间,一则《上海中介为卖房,已和客户结了四次婚包括70岁老太太》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据了解,部分中介机构为促成交易,会通过诱导购房者办理“假离婚”,“享受”首套房的契税优惠,骗取银行更低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有中介甚至直接替买方制作可以假乱真的“离婚证”和“工作证明”等,以蒙骗房管部门和银行,并收取数百元“工本费”。



有的购房者听信中介游说,真去民政局办理离婚。“为买房假离婚”变“人财两空真离婚”的狗血剧也因此时常上演,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