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人、机不具有同一性

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4-12-30 00: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机不具有同一性之命题涉及了哲学、科学、伦理等多个领域,涉及的概念和关系比较深刻。


1. 物质与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这个观点涉及了物质主义与意识哲学的问题。物质与意识是否是同一类事物,长期以来是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 物质 是指具有客观存在、可以被感知和测量的实体。它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比如原子、分子、物理法则等。
  • 意识 则是指我们内心的感知、思想、情感、意图等主观体验,它涉及到感知、理解、意志、情感等内在活动。


从传统的 物质主义 角度来看,意识本质上是物质的产物,尤其是大脑中神经活动的表现。这种观点认为,意识可以通过物理和生物学的规律解释,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然而,也有许多哲学流派,如 唯心主义 二元论 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领域。例如,笛卡尔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就主张物质和意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前者是扩展的,后者是思维的。 在现代科学与哲学的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复杂且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物质和意识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鸿沟,尽管意识似乎与大脑的物质活动密切相关,但意识的主观性和自我意识(即“我思故我在”)无法完全归结为物质现象。


2. 计算与算计不具有同一性


这就涉及到了“计算”和“算计”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 计算 通常指的是一种理性、系统化的过程,用来解决数学、逻辑或其他问题。计算本身是中立的,是通过一套明确的规则来得出结果。计算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它具有明确的算法和逻辑框架。

  • 算计 则带有更多的社会、伦理或心理层面的含义,通常指的是人为地进行的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可能涉及到操控或权谋的行为。它不仅仅是冷静的数值操作,更多的是涉及到人际关系、动机、策略等因素。


在某种意义上, 计算是客观的、理性的 ,而 算计则是主观的、带有意图的 。虽然两者的核心都涉及到对数字、信息的操作,但其目的、过程和结果有本质上的不同。计算往往是在公正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算计则可能涉及不正当的手段、隐秘的动机或具有操控性质的目的。


3. 人机不具有同一性


人和机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尽管现代科技使得人机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但在本质上,它们依然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 人类 是具有意识、情感、创造力和主观体验的生物,受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机器 则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工具或系统,通常是基于某些算法、硬件和程序来执行任务。尽管现代人工智能(AI)使机器在某些领域表现得非常“智能”,但它们依然缺乏意识、情感和自主意图。AI的“思维”更多的是基于数据和规则,而不是出于自主的感知或意图。


人机不具有同一性 体现在几个方面:


  • 意识与情感的差异 :人类拥有主观意识和情感,能够体验幸福、痛苦、爱等情感,而机器的行为是基于算法和数据处理,不具备内在的情感或意识。
  • 创造力与学习能力 :虽然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超越了人类的计算能力,但人类在创造力、直觉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上依然有独特的优势。机器虽然能够通过大量数据学习,但其“学习”仍然是基于预设的规则和目标,并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
  • 道德与伦理的差异 :人类具有道德判断和伦理考量,而机器的决策完全依赖于程序和数据,没有情感道德的成分。例如,人工智能在进行决策时可能没有考虑到人类社会的伦理约束,甚至可能出现“道德偏差”问题。


尽管在 人工智能 增强现实 脑机接口 等领域的进步使得人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机器能够模拟某些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但从本质上讲,人和机器依然是不同的存在,且这种不同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涉及到意识、情感、创造力、伦理等方面。


三者——物质与意识、计算与算计、人机——各自代表了不同领域的哲学和科学问题:


  • 物质与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表明意识作为主观体验,不可以简单地归结为物质现象,二者在本质上存在差异。
  • 计算与算计不具有同一性 强调了理性计算与社会策略之间的区别,尽管两者都涉及信息的处理,但目的和方法不同。
  • 人机不具有同一性 则指出,尽管机器越来越“智能”,它们与具有情感、意识和伦理的人的本质差异依然明显。


上述这些观点都会引发关于人类、技术、社会和哲学等人机环境系统的深刻思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