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发|海苔娱乐(ID:haitaiyule)
作者|牛油果
今日惊闻高晓松老师又要离开奇葩大会,回到他自己的舞台《晓松奇谈》。难怪最新的奇葩大会挖来何炅坐镇,是不是马东老板已经觉察到了晓松的浑身不对劲?
坊间有小道消息说背后其实是BAT的文娱之争。百度的爱奇艺VS阿里家的优酷。好吧。回到内容本身,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晓松老师对自己的一次重新认识……而且他带来了劲爆的内容,重出江湖开讲《金瓶梅》。只是让人比较好奇的是,他讲的会是删减版的,还是删减版的?
不知从何时起,高晓松老师由“音乐人”变成了综艺大咖。也是在《晓说》里,大家发觉他肚子里原来装着那么多故事和段子。美国制片人的野史笑话,俄罗斯人的奇怪趣味,北京城南城北的鄙视链,中美娱乐业的差距何在等等。他是不是把自己几十年来攒的各种见闻、见解与段子都拿这儿释放了?《晓说》第一季开播于2012年,那时类似的网综节目可以说是一片贫瘠的状态(当然,现在依然匮乏)。高晓松老师凭着一己之力,把20分钟一集的脱口秀足足讲了47集。第二年更来了2.0加强版,40分钟一集,讲了60集。2014年把节目开到了爱奇艺,换了《晓松奇谈》的名字,时长不变,讲了116集。广告招商呼应“诗和远方”,找了某旅游APP。
网综的发达,无疑让高晓松老师找到了更适合的新职业,也为他吸来更多新粉。他现在的微博粉丝已逼近4000万,妥妥的大V。作品一栏更是摆放了大大的《晓松奇谈》。
尽管以“追求诗和远方”的文艺范儿闻名于社交网络,但其实高晓松老师无疑是对当下现实现状了解地极为深刻的人。否则很难解释,他如何能在一波波迥异的时代潮流中一次次当红。而和韩寒郭敬明等更习惯在老粉丝或相似的受众群中进行内容传播的行为很不一样的是,高晓松始终在扩充着自己的受众人群。他踩的浪潮是“流行文化”,可谓老少咸宜。
90年代,高晓松作词作曲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一系列歌曲在老狼的演绎下迅速风靡全国,那真是民谣最淳朴的时代,所谓“白衣飘飘的年代”。流行歌曲的演唱者是容易声名鹊起的,但幕后操刀者,却如高晓松一样在今天有着极为广泛的声名,是少见的。无可否认才华是重要原因,但更与他后来深度参与了新的媒介形式革命,包括参加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以及娴熟使用社交媒体,如微博等分不开。而和高晓松同时代的歌手或音乐人,大都隐迹于江湖。或是远离,或是看淡,总之少有露面——这无可评价,皆是个人选择。高晓松选择了“出现以及发声”。
在音乐圈颇有成就之后,高晓松开始了电影圈的探索。但除了早期几部青春片有些拥趸,之后就没什么佳作,甚至拍出《大武生》这样的负分电影(高晓松后来也在奇葩大会中自黑过这部影片)。之前获赞扬的是哪些电影?有一部比较知名的是《那时花开》,周迅、夏雨、朴树主演。2002年又拍《我心飞翔》,同样自编自导,陈道明和李小璐主演,还在国外拿过几个奖。
高晓松与电影的最新交集是前两年监制的几个IP电影。什么《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真是奇幻的年代,歌曲竟也能被改成电影。
他在做着这些事的时候,也一只脚踏入了综艺圈。当快女快男评委,中国达人秀评委等。
终于,高晓松老师在综艺圈掌握了足够多的行业知识后,2012年开始在优酷上开播脱口秀节目了!这简直是自从有了互联网以来,高晓松老师在演艺圈最为成功的一次尝试。他简直是将之前在各行各业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充分地发挥到了这个脱口秀栏目中。作为北京人的童年生活,带着《大武生》去好莱坞学习交流所听到的各种八卦,在全世界周游获取的种种见闻,一个又一个高大上朋友的趣事轶闻,在这档周播节目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他把边角料做成了一件衣服,且美观度竟甚于之前大刀大剪的许多件衣服。
这也让他圈粉成功。看看网友们为他制作的那些动图、“矮大紧”的绰号和“看下身120斤看脸210斤”等段子就知道了。这在拍《大武生》之前是没有过的。那时是音乐人(以及后来的酒驾音乐人),和大量的才子佳人情感故事。
究其原因当然是,高晓松在《晓说》里做着流行文化普及和讲解的事,如某网友所说,这是档很好的下饭菜,适合晚间七点到八点晚饭时观看。矮大紧老师在节目中已经把百万级的受众当成了他的朋友,且愿意听他絮絮叨叨谈天说地“这啊那的”。他的节目风格不像《锵锵三人行》走学者范儿市场略小众,不像《老梁故事汇》讲的多是中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不像《恶毒梁欢秀》没什么“知识点”,也不像《壹周立波秀》、《金星秀》等多靠网络内容为支撑,即使有,也多是高晓松的生活阅历再加工,而主要是轻松随意。且他对待普通观众的态度不高不低,不刻意求关注,也并不觉得谁都欠他的。
另外,这种“我一个朋友是制片人,另一个朋友是歌手”的人脉也为他的谈资不断加料。他愿意以通俗的方式和大众沟通,正如《同桌的你》的曲调,琅琅上口,但不落俗。最关键的一点还有,你明显能感受到他是沉浸其中的,有自娱自乐的特点。常常对一个段子是,未说先笑,前奏仿佛是“这故事太好玩了,我一定要跟你们说说。”
除了做一些和大众沟通的节目,高晓松老师几进几出互联网公司的逸闻趣事也是网友们的谈资。似乎他每次也会在微博上公布一下,嗯哼,各位好,这是我最后一次的职业选择了,且看看我在这家公司会做出怎样的改变。
然后,就没了下文。
办公司的起点从“麦田音乐”开始。之后他去过搜狐、新浪、恒大、优酷、爱奇艺,以及最新的阿里。高晓松老师,你如此频繁地进出知名互联网公司,很让人怀疑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积累生活阅历,日后好去讲脱口秀的啊!这次归来后的新节目,会不会多了一堆互联网企业高管的匿名段子?
做音乐,写书,进影视圈,拍电影运作IP,进互联网公司,做网综节目,这是高晓松的踏浪节奏。看来看去,他最擅长的能力似乎在和大众沟通方面。直面受众,直抒胸臆的表达看来是一件最适合的事情。(以下是模拟对话。大紧老师,以后咱能不能就干这个,不要拍电影当评委玩微博什么的了?高晓松:不行。不干那些事,怎么讲故事?你以为我停更是因为“其它原因”?naive。只因为我要再出去攒故事了。)
他当然也有着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也不会在2015年5月4日发微博宣布,退出所有的综艺节目。原微博内容是“为了努力做一具较好的知识分子,只好告别大家,并且不会再接其他综艺节目。”——这无疑也反映他对浪潮的一种抵抗,以及之后又是妥协……呃。
高晓松无疑是有着很高的台阶才能活成今天常人眼中的这副“率性而为”。但这不是削弱他成就的理由。只可能说明两件事,人在物质和精神都有良好保障的环境中更容易活得随性洒脱;我们应致力让自己及后代活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不一定是教授之家,但一定是智识健全之地。
*本文内容首发海苔娱乐,作者牛油果。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格式,未经授权、转载必究。推荐关注海苔娱乐(ID:haitaiy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