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12-16日,“中国广告四十年学术会议暨2019美国广告学会全球会议”在北京大学举办。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1979年,广告业在中国开始重新起步发展。
四十年来,中国作为广告业的后发展国家,在吸收海外经验的同时,结合市场的需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广告产业发展模式。
围绕中国广告四十年发展的主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了系列学术活动。
中国广告四十年学术会议暨2019美国广告学会全球会议是其中的活动之一。
自2001年开始,美国广告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dvertising)发起两年一度的全球会议,与全球顶尖的大学及学术机构合作举办。
2019年美国广告学会全球会议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广告协会联合举办,主题是“智慧传播引领数字世界”。
这次会议是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广告专业国际学术会议,海内外160余位广告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北大,共同探讨中国广告四十年的发展经验,分析全球广告实践和广告研究发生的最新变化,展望以智慧传播为特征的未来广告发展,探索理论、方法建构的创新模式。
这次会议得到了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巨量引擎的大力协助,以及北京大学宝成海峡两岸青年发展基金会的特别支持,由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研究中心、网赢天下网联合承办。
7月13日上午会议开幕,会议联合主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广告学会会长(2016)的许智修(Jisu Huh)代表美国广告学会对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并感谢北京大学对此次会议的支持。她表示,本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恰逢中国当代广告业发展40周年,具备特别的意义。希望与会者能够利用本次会议所提供的契机,充分分享关于“智慧传播引领数字世界”这一议题的观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建立联系,在此次会议中取得丰硕收获。
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诚挚欢迎前来参会的中外嘉宾。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广告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8年广告营业额近8000亿人民币,同1979年相比增长七万多倍,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教育的摇篮,广告研究一直是新闻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高兴能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一起合作,共同在北大举办本次国际会议。他说:“我们需要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进行深度的跨界交流,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丰富自己,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他人,理解整个世界。
会议联合主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主持会议主论坛,他表示,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此次同美国广告学会、中国广告协会联合主办的学术盛典终于盛大开幕。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让更多的海外同行了解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情况,加强各方合作,相互促进,推动广告学术研究的发展。
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出席当日的主论坛,并发表“数字化,挑战还是机遇?”主题演讲,他指出,数字广告具备互动性、精准性和学习优化的能力,为广告业带来巨大机遇。中国广告协会重视这一发展机遇,致力于制定数字广告行业标准和开发广告数据测量工具,并把业内最新成果和资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同时,他表示数字广告也面临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数字广告适度性问题、广告真实性问题三大挑战。面对挑战,广告行业要增强自律,让良币驱逐劣币,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次国际学术交流按不同主题设置了20场平行分论坛。
包括发展广告学与广告产业“中国理论”的建构、品牌建设和促进销售的协同——中国的经验、关于公共服务广告的最新研究——操作与效果、新零售背景下的电商营销、数字技术与广告产业发展、中国广告学研究前沿——现状、未来方向和国际视角、中国智能广告前沿研究——学术与实践的观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360度视频、中国广告产业发展、原生广告、广告研究的趋势分析、绿色广告、智能广告的新议题、广告信息诉求效果、品牌赞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健康及保健广告、老问题的新研究、社交媒体上的消费者品牌参与、移动广告、理解当下数字化媒体世界中的消费者等。
重点围绕中外广告界共同关注的议题,进行充分而深入的交流探讨。
会议联合主席许智修(Jisu Huh)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每一个分论坛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在很多论坛中,能了解到中国和美国的不同表现,促进了各国学者的交流,这是参加这次会议很好的体验之一。
”
为了加强跨学科、跨地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此次会议还邀请了《广告学刊》(Journal of Advertising)、《广告前沿问题研究》(Journalof Current Issues & Research in Advertising)、《互动广告学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三大国际期刊主编与现场嘉宾进行讨论。
分论坛现场
参加2019美国广告学会全球会议的中外嘉宾们,还前往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字节跳动、微博、小米,进行现场考察交流。
与会嘉宾参访互联网企业
会议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