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是黑科技
今天要说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建国70年,咱们是如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
喏,就是下面这个大家伙。
这东西重达750吨,是隧道挖掘中的“金刚钻”,没这东西就挖不了隧道。
而我国铁路和隧道建设发展较晚,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积累,只能跟外商买。
隧道必须要挖,钻头必须得用,外商也是拿准了这点,漫天要价,坐地不还钱。
外商:
就这么多,一毛钱也不便宜,有本事你别用啊!
不用就不用。
南京纬三路总工程师张伯阳召集了四十多位相关工程师,日日夜夜,从无到有。
两年时间画了7000张图纸,终于攻克核心难题,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个超大型盾构机:
天河一号。
算上研发费用,成本仅5亿人民币,省下4个亿,还掌握了核心科技。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满足国内需求后,咱们国发现外国的不如咱们的好使,成本还比咱们高
那我们为啥不往外卖呢?
结果销量还不错,一不小心把国外巨头挤黄了。
你们就不能研发自己的盾构机吗?
2000年,我国相继发射两颗静地轨道的导航实验卫星,2003年又发射了第三颗“静轨道”卫星。
三个卫星相互配合,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区域导航和定位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北斗一号。
看咱们搞的不错,欧洲伽利略卫星邀请咱们加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让咱们用资金换技术。
2003年中欧起草合作协议,同年咱们把第一笔7000万欧元汇到对方帐上,剩余款项在之后几年陆续汇完。
结果万万没想到,咱们前脚把钱打完,后脚对面就反悔了。
起因是咱们想从欧洲进口卫星核心部件“原子钟”,欧盟突然中止合作,并拒绝中方进入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
好气哦,但是也没办法,别人不给咱们,就只能自己做了。
克服千难万险后,终于成功的把咱们的卫星放上天。
不,后面的更有趣,但要先了解一个基础知识:
卫星要用频段,而频段这东西用一个少一个。
国际大国在这方面有技术优势,所以提出“
谁先占就归谁
”的原则,占据了最优频段。
所以咱们北斗只能退而求其次,然而这个“其次”的竞争者也不少,其中就有伽利略系统。
这就是场你死我活的赛跑,不同频段数据不同,落后者无法占据频段,会直接损失上亿投资。
但问题里,这场赛跑对手比咱们先出发就算了,还给咱们下了绊子。
结果你猜怎么样?
哎呀这么劣势还跑赢了,还是实力太强啊!
之后7年咱们默默的用这个频段发射了20颗卫星,地方占的牢牢的。
协商来协商去好烦哦,分一点给你们用吧,毕竟我们这么大度。
以后乖乖的,不要在我面前跳来跳去哦,毕竟我们也不是一直大度的……
港珠澳大桥组装时,咱们想请全球最好,最有经验的荷兰公司出马。
说了半天也不给便宜,咱们就说不买了自己做,对面还笑话咱们:
结果咱们自己搞定了……
更优秀的是,按照惯例需要8~10个月的最后一节沉管安装,咱们仅用了一天。
好烦哦,荷兰人问安装方法的时候,还得拒绝并唱唱祈祷歌,放首大悲咒行不行啊!
建国70年,发生了太多“
外国人以为自己能,但中国不能
”然后被打脸的事儿。
怕你们太骄傲,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要记住咱们威武霸气,不会在技术上受人欺负就完了!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说:“
我们能做到,很多事情我们都能做到。
”
所以我们仅花70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把很多原本看不起我们的发达国家甩在后面。
当然也要记住,没有一个国家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
那些“不可能”的背后是工程师们日日夜夜的殚精竭虑。
有他们几十年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现在岁月静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