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总玩手机怎么办?越是不让他玩,他越是偷着玩,这暑假更是管不住了,觉都不睡了,该如何是好?”
每年只要假期开始,很多孩子就会开始沉迷于手机、游戏。
妈妈催、爸爸吼,好好的假期,搞得家里鸡飞狗跳,一塌糊涂。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仅不会沉迷游戏、手机?还不用家长催就自己学习?
甚至知道自主规划假期、给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完全不用爸妈操心?
为什么孩子总要人催
可“催”到最后,却发现,越催,孩子越慢,催一下动一下,越催越没用!
“怎么还在看电视?作业写完了吗?还不快点去写作业!”
“玩玩玩,都玩几个小时了?别玩手机了,再玩没收了!”
“又玩游戏?你自己看看这次考试考几分?!好意思的!”
其实,父母们在言语上的「催」,是“过度的外在推力”;
当我们很急促地催促孩子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放大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在不断传递负面情绪。
孩子长期接受这样的情绪,就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同样也会感到焦虑和厌恶,让他们丧失对做事儿的兴趣。
难怪每次使尽浑身解数,奖励、惩罚、讲道理,甚至连哄带骗……
折腾一通,越催孩子越拖延,甚至直接躺平摆烂、放弃学习。
所以有时候,孩子一直玩手机、没有自驱力,真的和家长“不会催”脱不了干系。
樊登老师在解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中说:
怎么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整天玩游戏是一件挺危险的事呢?
他会跟儿子说:“嘟嘟,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担心你玩游戏这件事吗?你觉得使劲玩游戏会有什么后果?”
于是,樊登老师继续问:“除了这个之外,还会有别的后果吗?你觉得一个人整天玩游戏,还会有什么后果呢?”
做家长的,尤其要会调动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讨论。
樊登老师接着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后果。你想不想知道爸爸担心的后果是什么?”
“爸爸担心的就是你会成瘾。
一个人一旦玩一个东西玩成瘾了,他就很难自我控制了。
那时候他的自控力没有了,这个人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他会被游戏控制,而不是他自己能做什么事就能做什么事,他会失去自控力。”
从此以后,嘟嘟打游戏也好,看电视也好,都会考虑到眼睛、自控力的问题。
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心理学中有一个“海格立斯效应”,讲的是一种“弹簧式”的反抗行为表现。
父母管教得越严格,孩子越叛逆;父母的言语越激烈,孩子的反抗行为越极端。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的女儿玛丽,曾在一个教育论坛上写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有问题”。
想让孩子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做事的习惯,
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激发他们的“自驱力”,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
天赋也好,家庭环境也罢,真正推动一个孩子不断努力、持续进取的力量,其实就是他们后天所修炼的强大自驱力。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就像装了小马达一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会自己主动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去自我提升,不拖延磨蹭;
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付出中收获快乐和成就,形成积极正向循环。
真正聪明的父母,早就明白:如果只靠外力,哪怕起点再高,孩子早晚都会失去动力。
那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帮助孩子正向循环呢?
积极的暗示、正面的反馈、适当的“示弱”……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驱力”,必不可少的“小套路”。
但这些“套路”,你得先学习,才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懂得用、用得对。
所以今天,帆书君为大家推荐
《樊登讲书·培养优秀孩子的十本书
》
。
这10本书,是
樊登老师
从茫茫书海中
精心挑选并亲自讲解
的育儿好书。
这次,樊登老师的专属团队,专门把它们组成了育儿好书合集。
只需要
99元
,就可以
一直收听!不会过期!
这套育儿好书,对于培养自驱学习孩子、科学增进亲子关系、应对成长关键阶段、缓解育儿焦虑内卷,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
音频+视频+思维导图
,帮你成长为不吼不叫、科学养育“省心娃”、助力孩子成功的「高分父母」。
仅需
99元
,可以收获:
樊登
10本
育儿好书精讲
专业科学的教育理念+樊登多年育儿实战经验
只讲方法,不讲鸡汤
可落地+可实操
购买后!不会过期!
可以一直收听!常听常新!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购买
👇👇👇
👉 如何开始听书 👈
点击下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