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定制邦
只报道定制行业人士最关心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策略、行业前沿等重要信息,服装定制老板、创业者、供应商一手干货。提升业绩,降低成本,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定制!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定制邦

定制与成衣的轮回?

定制邦  · 公众号  ·  · 2017-12-19 21:44

正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许是定制与成衣的轮回。


内参君最近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来分析优衣库这家公司。


从优衣库做半定制说起

2018年可能是巨头定制年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对比: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的父亲在1949年开设了一间裁缝店,直到柳井正1984年第一间成衣门店开始,他们家庭至少经营了35年的定制业务,然后才转型成衣,并一步步发展为一家非常成功的成衣企业。


最近两年,优衣库又开始重拾旧业,开始做半定制。原因是什么?


其实本质是「卖衣服」这件事,它的涵义发生了变化,身处市场中的企业不得不随之而变。


1
30年前,成衣彻底打败定制


一句话:定制衣服体验不如成衣,并且商业效率远低于成衣。


年龄稍大的用户肯定还记得:在80年代初到中期以前,都是找裁缝做衣服的。在那个年代,结婚三大件就是: 缝纫机、 自行车、手表。买布做衣服,是最正常不过的消费方式。


那个年代的定制有几个特征:


1、布料少。市场上能买到的布品种单一,且颜色大都老气。

2、款式少。裁缝们能做的款式少,中山装偏正式、成熟的款式为主流。

3、个人裁缝手艺不一,效率低,成本高,工艺差。

以单人操作方式,一个人从量体到制作,完成一整件,相对耗费的时间较多。并且裁缝除了一台缝纫机,一个熨斗外,不会有工业设备的配合,所以效率低,成本会比较高一些。


改革开放后,国内成衣工厂和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衣则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1、款式丰富。不同工厂,不同的设计师版师,开发了更多、更时尚的衣服来迎合消费者。

2、布料也增加了。由于单品牌、单工厂销量大,他们也能在布料的丰富性上做文章,各种彩色、各种颜色混搭在一起,衣服更加「好看」了。

3、单件衣服生产成本降低了。这很自然,工业化的成衣产品,成本效率可以碾压个人或者个人作坊。


一个消费者,对于衣服的需求可以拆分为:合身、款式、价格、品质、工艺等诉求。在30年前,成衣除了合身度比定制差外,其余各方面都远超定制。自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倒戈了,转投「成衣」怀抱。


我相信:当时的很多消费者在习惯了多年定制后,刚穿成衣时,肯定会感觉衣服不如定制合身。但是其他几方面优势太明显, 只要款式好、品质佳、可选多、价格合理就可以了。 虽然不合身,那就将就穿吧。


就这样,成衣很快就抢占了绝大多数服装的市场份额,很多个人裁缝要么转行,要么进入服装工厂从业,要么在一些社区从事改衣兼定制业务,延续自己的手艺人职业生涯。


2
30年后,定制开始抢占成衣份额


一句话:成衣综合体验开始不如定制,并且定制的商业效率开始接近成衣。


发展了这么些年,服装行业的基础设施以及外部的消费途径、工具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越来越多专业从事定制代工的普通加工厂、智能化MTM工厂的出现,定制衣服的主体由个人变成了专业工厂;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如何获客,如何维系客户的涵义都有所不同;

面料商可以提供花色丰富的零剪服务;


这样,定制产品品质开始与成衣一致,甚至超过成衣。再考虑到成衣的高库存问题渐趋严重。定制的综合商业效率开始与成衣渐渐趋同。


这也是定制为什么复苏,并且开始有复兴之势的主要原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