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EDU投资人俱乐部
i-EDU教育产业投资人俱乐部是一家布局海外教育投资的教育垂直媒体研究机构。由超过300名投资人、30家上市公司、45家VC、32家PE及12家券商组成。通过打造媒体属性的智库,融合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成为教育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供应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EDU投资人俱乐部

创新工场张丽君:AI+教育、人才的供与求

iEDU投资人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19-03-22 18:33

正文

创新工场从 2010 年开始关注教育赛道至今,教育组投资项目数量翻倍,在细分领域、投资阶段、线下拓展等方面都有所延展,形成了从天使到 Pre-IPO 的全阶段覆盖。投资领域包括学前教育、K12 学科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教育科技平台,投资项目超过 30 个。3月21日,创新工场第三届“321 创新教育峰会”在创新工场北京总部举行。

创新工场合伙人朗春晖在会上阐述了将峰会定在3月21日的原因,她表示,任何事情仪式感是很重要的,创新工场把它固定下来,做成一种仪式,才能坚持下来每年都来相聚。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3月21日正是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的生日。


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


张丽君和她的团队是从2013年开始花全部的时间看在线教育品类。 “如果说过去五六年主导技术的革新是直播,未来的五年最大的一波机会,就是技术的改进应该是来自AI。在两年前,AI真正落地的场景并不太多,但是到今天已经很多了。”她说。


张丽君在会上重点要分享的关键词是: AI+教育、人才的供与求。


之所以会定这样的关键词,张丽君表示和创新工场教育组自己的成长有关。她说:“我们自己投资了很多K12领域的教育项目,到最后会发现,教育根本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未来能够更好的就业。 而职业教育市场是我们教育组过去投资的资金分布中相对偏少的。但是未来我们会更加的主动关注这个方向。看看怎么样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助力。”


AI+教育


AI出现之后,内容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模糊的边界可能有发生融合的可能,但是当时并不知道如何做。技术的核心是三位一体:内容、数据、场景。AI只是技术的一种方式,它对于教育来说一定是应用到场景来,而且一定是带着内容,只有数据是没有用的,一定和真正的教育相关的教学体系深度连接。在过去一两年,AI技术和内容深度连接的紧密度越来越紧,在教学场景里面都在进行非常多的应用,目的是一边让老师能够有更好的应用,有幸福感,另外一边是学生体验有趣,快速反馈,有成就感。 创新工场不只是在讲AI,更重要的是讲AI怎么真正融入构建教学场景。


中间汇聚的“融合”


创新工场发现,教育的两端都在不断的往中间走。下面的人想要往上走,因为他希望提升效率,人员的成本不会这么高,上面的人想要往下走,因为他们过去的方式不能保证教学效果。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开始往中间走。这是融合的趋势,而应用的趋势、场景也是不断的往中间融合。


融合的核心是什么?创新工场认为有三个很重要的词,课程感、参与感、现场感。 这3个词对于做原来传统面授的机构往线上发展,或者对于原来做纯互动的内容,往课程感延伸都很重要。比如得到、流利说,不停的讲他们去做大学,要做服务,就是往下面走,不断的塑造课程感。线下的教育机构对于参与互动、现场感非常了解,但是尝试做线上课则发现塑造不太容易。


比如说课程感,一定是不能随时让他上课,到点才能上课。要有助教体系,作业体系,是一个系统。第二个部分是参与感,有效真实互动、分组PK。使得一个学生有真正的沉浸感,有参与感,有陪伴,能够在这个方向走得更远。


内容生产迭代


AI一定要应用到内容的生产和迭代里面去,内容是核心。另外一个培养是质量的评估上,过去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很慢,很长周期评估一次,未来可以让它更高频,有助于整个行业快速的迭代,也是在教学不同的环节进行更精致的评估。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四个部分,AI对这个四部分的影响是联动的。包括教学设计也是这样,整个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不断的螺旋式上升,很难拆出来一个单独的部分去评估它。在这个部分中,除了具体的内容生产,教学质量更好的评估之外,还有一个是教学品质的品控、监控和监测。


降低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成本是人。因为教育是一个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老师的成本占到40-50%,还有市场销售的成本,最后落下来很多是人的成本,提升每一个关键岗位的人效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创新工场把市场侧、销售侧、班主任侧放在这里,我各自举了一些例子,都是和场景里面的一些环节有关。比如在市场侧很重要的是做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而更好的去投放,做精准的用户传播。这里面都有很多的数据分析,进而提升效率。业绩指标也会落实下来,落实到一个岗位一个人效,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把成本降低下来。 教育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众多环节的工种,AI赋能教育的场景中,需要在不同的环节做很多惊喜的工作,最终的效果会产生出来。


人才的供与求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清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尝试怎么用AI解决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可落地。在AI时代人该怎么培养?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而产生什么样的职业培训的机会。创业者、投资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价值。我们思考的是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发生哪些根本的改变。这个赛道创新工场投的项目不是很多,根本的驱动因素, 首先是在供给侧,首先供给的人是劳动力。


劳动力在未来几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目前最重要的四个因素,首先是劳动力在减少,未来十年能够进入到市场的劳动力人口是在慢慢下降,供给一稀缺,就意味着变贵,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第二部分是 新生的劳动力是95后 ,他们有自己的特点,相对来说更迷茫一些,更不讲究,更快换工作,针对这个群体需要一些新的方式去吸引他们。


大家想想95后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年龄的人?可能是70年代的人,核心企业的核心岗位已经很多人都是70后了,他们都是有知识的,有收入的家长,他们在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花了很多钱培养孩子,他们在课外辅导上花了很多资源精力培养孩子,所以在孩子找工作上,他大概率还是愿意培养一下孩子,让他接受更好的职业教育。 目前的学校教育体系衔接社会部分还没有做的那么好,这个时候会产生一系列的机会,在社会上培训这些人群,家长的付费意愿明显偏高。这是创新工场未来看好职业教育的原因之一。


从需求侧来看,岗位匹配是一个重要问题,从 城镇化、老龄化、AI自动化、服务业发展4个维度 出发,则会发现未来人才需求变化。


首先是,城镇化率。 现在城镇化率达到56%,但是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城镇化率会带来人口集中,带来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会有教育培训的需求。城镇化会带动公共服务,基建等各种行业的需求。


第二是,人口的老龄化。 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都已经开始进入这个过程,中国有些城市的老龄化比例也非常高。失能老人群体已经有4000多万,每年不断的涨,但是能够照顾失能老人的养老护理人员非常少。这个市场肯定会有更多的社会需求。


第三是,AI自动化。 AI和自动化并不一定那么显著的减少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但是会对人才需求的种类发生变化,机械化的,不需要那么多同理心的,不需要那么多创造力的工种会被替代掉。更多人需要去利用这些AI技术,AI设备做更好的服务。那意味着对人才培养方式发生变化,创造力的培养、同理心和与人建立深度连接的能力更重要。


第四是,现代服务业,即第三产业。 随着人均GDP越来越高,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高。这个部分也是创新工场非常关注的大方向,广义的服务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点击“阅读原文”

报名第四届i-EDU教育产业投资峰会



如何查看《i-EDU内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