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美育
新华美育艺术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简称新华美育)是集艺术教育、学校和在校学生文体活动展示及艺术素质测评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禽报网  ·  关注\\山东日屠宰12万只白羽肉鸡车间出租 ·  14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秘书天天上班睡觉,她是在提醒我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美育

遇见冬至,春归有期

新华美育  · 公众号  ·  · 2024-12-21 11:37

正文

节令之美|遇见冬至,春归有期

岁岁冬至,今又冬至。北京时间12月21日17时21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从这天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大约自南北朝起,我国民间就已有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天的习俗,意在消遣寒冷的冬天,期盼温暖的春天,称为“数九”。唐宋以后,“数九歌”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其中,在北方地区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数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是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产物,代表了自隆冬到阳春各种物候现象的变化规律。这是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数九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早的“数九歌”见于敦煌文献《咏九九诗》,后来逐渐增多,《岁时杂记》《豹隐纪谈》《清嘉录》等都有记载,但南北各地“数九歌”使用的方言俚语却不尽相同。

“数九歌”朗朗上口,亲切自然,音韵流转之间,严冬至阳春的自然变化图景徐徐展开。“在过去,即便不识字的人也很容易记忆,而且具有帮助人们判断寒暑更迭、农耕时令的应用价值。”罗澍伟说。

冬至,虽是寒冷冬季的开始,但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正所谓“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九九消寒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