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专科医联体来说,通过专科对口帮扶,提升基层医院专科诊治水平;另一方面,让疑难病例能够更多上转到大医院,从而达到联盟之内科室的对接。
其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家专科技术能力强的医疗机构牵头,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专科疾病诊疗能力,并帮助基层组建“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将传统意义上的“帮扶”变成长期合作。比如说北京儿童医院。
据北京儿童医院在院长倪鑫介绍,自从2012年她上任以来,每天院内就像春运的火车站一样。为了尽可能满足患儿看病的需求,同时缓解北京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的难题,在2012年搭建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倪鑫做出又一个探索——跨省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
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搭建科研平台、实施科室共建、远程会诊、专家团队赴各地巡诊手术等方式,提升了集团医院的综合水平,带动全国儿科整体水平提升,让患者足不出省就能享受到全国一流的诊疗服务。
一开始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员只有9家,如今已经覆盖了700多家。这些成员大多覆盖的区域是华北、华南、西南和中部地区国内规模最大的跨省医疗联动体,通过集团成员之间的专家、临床、科研、教学、管理、预防6个共享,建设远程会诊中心,实现‘病人不动,专家移动’的目标。
动脉网截取了2014年-2015年的门诊量,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量为337万,到2015年门诊量下降约20万。由此可以看到北京儿童医院跨区域的专科医联体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面对边远山区,又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或许中日友好医院实践能带给人们启发。
据了解,中日医院是较早开展远程医疗探索的医院,2012年经原卫生部批准在中日医院设立“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主要开展远程医疗及制定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工作。
如今,以中日医院远程医疗网络为代表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是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由公立医院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解决远程医疗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等问题,进一步发挥远程医疗的示范作用,建立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并通过培训推广,促进我国远程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也在不断扩展。据统计,中日医院2015、2016年通过远程会诊各有5000余例病人,今年还要远远超出这个水平。
目前,中日医院和全国2000多家医疗机构有合作关系,远程医疗经过几年的发展,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是远程会诊,还包括远程培训、教育等。
因为基层医疗设施比较薄弱,基层医生医生遇到的疑难杂症不会太多。因此彭明强认为,在基层设施方面,远程诊疗主要对应的是市级或县级以上的医院,相应的检查,如CT、核磁等拍片质量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主要体现在鉴别能力和诊断能力受限。
所以通过把典型案例、疑难杂症的分析定期进行培训,更多地通过病例,去培训基层医生,以便提高医生的诊疗能力。
要把远程医疗做好,首先要转变观念,把组织架构完善起来,成立专门的远程医疗中心,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对接。
此外,还要把规范和流程理顺,如接到远程诊疗会诊,医院如何安排专家等一套程序必须要规范,远程中心应起到一个管理、协调、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要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国远程医疗发展。
从患者到医院的距离看,随着医联体的遍地开花,患者看病花费在距离上的时间越来越短。
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从长远来看,如果医联体各医疗机构分工明确了,定位清楚了,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起来了,紧密型医联体的效果会更好。目前我们是鼓励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不做硬性要求,可以多种形式。”他补充道,医联体建设最重要的原则是要由强调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转向强调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文|罗美
微信|qwe2012520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email protected]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