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佛教建筑

【兔子快跑】半月山大佛

佛教建筑  · 公众号  ·  · 2018-10-23 06:31

正文


编者按:

不空关门兔老师好久没有新作了,这回一发是一篇力作。给大家整理了不少古代大像的信息。关心古代大佛的朋友好好看一下。



少年时候,看过刘晓庆演的武打片《神秘的大佛》,惊叹于人世间居然有如此雄伟的摩崖大佛。年纪稍大入川游历,方知四川有个神密的大佛群。以乐山大佛为首,也最为人知,而其它的大佛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了,屏山龙华八仙大佛、荣县大佛、简阳武庙大佛、安岳鸳大镇黄桷大佛、仁寿牛角寨大佛、阆中大像山大佛、南部禹迹山大佛、合川莱滩二佛、资阳半月山大佛等。


橘子飘溢着清香的时节,来到离成都仅高铁半小时的资阳。终于有机会去一看半月山大佛了。从资阳沿G321开车往人乐村再拐向碑记镇约3公里的样子,就到了半月山下。入眼即是两棵高大的黄桷树枝繁叶茂。正是橘子丰收的时候,乡民们把采摘下来的橘子一筐筐地正在装车。随行的几人坐下随手拿起就吃,汁肥味美,这是现采现吃最新鲜的橘子了。


山如其名,形似半月,挂在苍芒大地之上。摩崖大佛凿在半月山正中,从下仰上去,大佛雄浑古朴,平和的目光,俯视苍生,令人顿生敬畏之心。


大佛的镌造年代,有说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开始的,而乐山大佛镌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两尊大佛形姿一模一样,均为双手扶膝,而双手扶膝的弥勒大佛,仅此两尊,所以有人认为半月山大佛是乐山大佛的初稿模版。然而,摩崖石龛左侧上部题刻的“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较为清楚地说明了大佛存在的时间,即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这样的话,或也可以说半月山大佛受乐山大佛的影响很深,就是个缩小版的乐山大佛。

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摩岩刻,叙此山旧名福胜山,高丈余不可卒读,且每剥蚀,字多剥蚀,书撰姓氏无存。在其上即指,不可卒读的文字,幸存有“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字样较显,可以识别。

半月山壁崖还有还有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摩岩诗刻,诗云:“唐(朝)知名寺,资川大道场,悬岩低翠艾,乱石杂修篁,忆古寻遗迹,凭高入异乡,西窗好(观)景,少憩赞公房。”

如果在网上百度半月山大佛资料,称其建于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一说始建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陆续用了150年,相传七代人,方在悬崖峭壁上凿建成初具形态的大佛像。到公元1131年(宋高宗绍兴元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师周义等人,为巨佛开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大佛的建成共历时484年。


以上资料很值得怀疑,大佛竣工时,不可能拖延几百年才开凿眉目。上述的150年时间,倒也是一说,只是并无开始开凿的明确记载,这个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不知从何而来。据县志中《绍兴石像开光铭》所载,“资川县东 30里,净悟院有石佛高丈, 巍然依山, 唐贞元九年造,迄今已四百载。面目未开凿疑劳人工施未周也。因募工开之, 像好具足, 远尔称赞, 乃作铭曰: 俨有大像, 亘古道场, 巍然庄严, 作镇四方, 功亏一赘, 孰来开光, 我初西来,为时发扬, 灿然刊目, 何作自明,施无尽藏,普照众生, 稽首慈悲,有力既 宏,白毫光中, 四汽澄清。绍兴元年正月旦汝南梅修记。”

绍兴元年是南宋高宗赵构登基第五个年头( 1131年 ),离贞元九年造像时间相距 338年,不是文中所说的迄今已四百载。这说明修文写字很不严谨。很有可能是300多年过去了,对大佛进插重新彩妆点睛,不太可能是开眉目。

又月明碑记载,明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严子恭、罗恕等人与僧人海明聚会,在大佛身旁营造寺院,修建佛殿五楹。并在大佛崖下,依佛门古规次第修建天王殿、弥勒堂、大雄殿、关圣殿、三星殿,历时16年而成,取名大佛寺。寺院建造雄伟,雕刻精细,刻有《西游记》全传。至此,大佛寺香火渐盛,甚为热闹。

半月山大佛逾千年风霜雨雪,风化剥蚀尚在其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四旧”破坏,损毁严重,大佛所有附属设施被拆除毁坏。石窟南侧岩壁约4 0 米内还残存三个小窟,内中造像,皆风蚀毁损,或人为破坏,仅剩台基。大佛寺曾用作学校、乡政府,又先后于1971、1972年拆除。最后一批毁于1977年。


如今,仅余大佛一尊,注视着人世间的轮回,如繁花千年一梦,朝露夕阳,不过如此。黄桷树在风中刷刷作响,老根盘缠纠结。


写到此,信手寻找一些关于大佛的材料,兹录于此。给大家使得个参考普及。摩崖大佛,按信仰来分,有释迦牟尼佛(如武山拉梢寺摩崖大佛、云冈16窟主尊、潼南大佛、自贡荣县大佛等)、阿弥陀佛(彬县大佛、麦积山98窟西崖大佛等)、毗卢遮那佛(云冈20窟主尊)、卢舍那佛(龙门卢舍那大佛),还有观音(江津石门水月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大像。

从南北朝时期一直到后世,被持续建造的仍是以弥勒大佛为主。弥勒大佛的开凿最早始于北魏和平元年(560年)在平城(今大同)西郊五周山开始开凿“昙曜五窟”。南北朝至唐代是弥勒信仰的高峰期,弥勒净土思想盛行,而魏晋以来出现了许多弥勒净土信仰的高僧大德,如东晋的道安、法遇、昙戒、法显,唐代的玄奘、窥基等,都信奉弥勒净土,直接或间接的推动着弥勒信仰的传播。到唐代时,武则天执政期间,于永昌元年(689年)命法郎等伪作《大云经》,谓武后系弥勒下生,证圣元年(695年),武则天自比弥勒,加尊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企图使自己的权力神圣化、合法化。民间弥勒净土的信仰,高僧大德的信奉,政权的推动,使得弥勒大佛的开凿要远多于其它大佛。收集了一些现存的摩崖弥勒大佛的资料,供参阅。


大佛

通高

年代

坐姿

乐山大佛

71.00m

唐玄宗开元初年

713

倚坐

莫高窟第96窟北大化

34.50  m

唐延载二年

695

倚坐式

炳灵寺石窟第171窟

27.00m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倚坐式

莫高窟第130窟南大佛

26.00m

唐玄宗开元九年

721

倚坐式

榆林石窟第6窟

24.70m

唐朝


倚坐式

甘谷大象山大佛

23.30m

北魏-唐


倚坐式

武威天梯山第13窟大佛

23.00m


倚坐式

半月山大佛

22.24m

唐德宗贞元九年

793

倚坐式

大伾山大佛

21.33m

北齐-唐


倚坐式

柯岩大佛

20.80m

隋-初唐


倚坐式

固原须弥山第5窟大佛

20.60m


倚坐式

新昌大佛

16.00m

南齐永明四年

486

跏趺坐

牛角寨大佛

15.85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六神磊磊读金庸  ·  我一直在扯谎,但那一声“妈”是真心的
8 年前
易观方舟AnalysysData  ·  致春晚:谁动了你的奶酪?
7 年前
精明常旅客  ·  新功能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