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手慢无!杭州3月普通话测试即将开始报名! ·  昨天  
余杭时报  ·  不合格!涉及多款沐浴液、洗发水! ·  3 天前  
余杭发布  ·  余杭这个村,生孩子就发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观察】地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目标、路径与优化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3-25 19:43

正文

导读

地市媒体改革和地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当前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点工作,对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腰部支撑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从各地的创新实践中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提出深化地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改革的三个重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媒体融合的目标和路径,媒体融合成为全媒体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战略支点和关键动能。地市级媒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重要构成,也是当前媒体融合工作重点。应全面认识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独特意义、现实困境和改革创新紧迫性,将地市级媒体高质量发展纳入现阶段全面深化媒体改革的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扎实高效推进地市级媒体的整合融合。


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改革创新驱动媒体融合,以价值引领守护舆论阵地,以创新业态增强运营能力,不断扩展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局面,实现跃迁式发展,其路径足可复制,其经验足可借鉴。


加快报台整合。 尽管地市媒体改革不搞一刀切,允许党报和广播电视台发展都较强较好的地方分别建设融媒体中心,但绝大多数地方还是选择报台合并建立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台报合并”成为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改革的主流模式。报台机构整合,有利于解决市域同质化竞争和聚合媒体资源,打造市域主流媒体龙头。从长远看,报台整合将成为地市级乃至省级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选择。


加快业务融合。 机构整合是前提,融合发展是关键,增强能力是核心,巩固阵地是目的。地市级融媒体中心锚定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了基本做法:一是重整和优化组织架构。精简行政和保障部门,大幅压缩机构和领导职数,以融合重组业务部门,引导人员向融媒体业务一线集结。在顶层架构上,实行大部门制,设立编委会、经委会、管委会,有的将技术保障独立出来,成为技委会,各委员会由中心领导班子兼任,统辖相关业务中心,优化各业务板块协同机制,推进一体化运作。二是重组融合业务,推动同类产品的关停并转,注重特色和专业,重建移动客户端和各类账号。


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连接全网用户。 以频率、频道、报纸为基础,以移动客户端为龙头,以账号森林为支点,面向移动化、社交化,推进报、频率、频道、网站、客户端、公号、微博、视频号和上级媒体平台账号等多元一体、各展其长、分进合击,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访、多种生成、一键推送、全媒传播、全网覆盖的模式,推动人、财、物、政策等主要资源配置向互联网主阵地转移向移动端倾斜,集中力量建强用好新型传播平台,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地市融媒体中心不仅是传统媒体阵地的巩固,更是融媒体市场的拓展与创新,打造面向用户的传播价值与服务价值,重新构建同用户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根据不同业务进行专业化、特色化定位。比如新闻宣传需要的是传播广度,那么在频率频道和报纸之外,主选构建时政新闻类账号森林和微信公号矩阵,打造当地新闻品牌。对于服务类资讯,则可打造专业性账号森林,主打高频应用。对于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等智慧城市业务,则需打造移动端应用服务的集成平台,构建集工作、生活、社交、消费于一体的智慧生活平台。与此同时,聚合各端口的数据资源和用户数据,实现互动化传播、精准化推送。


加快运营与商业模式转型,增强造血能力。 竞争环境中的媒体需要市场生存能力。人在哪里,宣传工作就应跟到哪里。如果说,舆论导向是灵魂,媒体是躯干,经济就是血脉。当今时代,不管哪一级媒体,如果没有用户市场观念,就不可能完成作为宣传机构的职责使命。只要拥有一定规模的市场资源,就应该坚持事业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理念,即便是面向党政部门的服务,也应引入市场机制,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强融媒体中心的活力和效率。从实践看,是否打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已成为检验地市融媒体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的内涵是什么?地市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中有具体指引:探索多元化路径,聚焦新闻主业,拓展增收渠道,形成主业突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格局,确保社会效益彰显、两个效益双丰收。在新闻+政务方面,对接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的政务信息平台,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开展党务政务公开、网上党建等综合服务。在新闻+服务方面,面向市域党政、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调查研究、舆情监测、技术支持、政策宣贯、教育培训等外包服务,面向当地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资讯服务,在宣传推广、创意设计、会务展览、节庆活动、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拓展产业链条,增强造血功能。


建设轻量化数智型技术与业务融合平台,打造省市县贯通的枢纽节点。 新兴信息科技是媒体变革的关键变量,媒体融合的主要动因来自新的信息技术。在内容生产与传播中引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这是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项技术工程基于互联网,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电视时代的技术系统,为能力共享、资源互用、业务互通、人才共用、渠道互通、用户共享提供了可能。地市级融媒体中心要利用省级技术和传播平台的资源,强化先进技术支撑,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新技术,聚合区县融媒体的新闻资源、人才资源、服务资源,形成“1+1+N”的能力与资源聚合模式,以地市连省、以地市带县,实现整体谋划、全程指导、整体推动,避免硬件、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的重复投入,依靠“集中托管、内容共建、资源共享”放大一体效能,实现互促共赢抱团发展。其中关键是加强当地内容、服务和市域用户等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归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强化数据驱动,努力成为省市县全媒体体系贯通的市域枢纽节点。


加快建设地市融媒体中心,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但也面临许多难题,这些难题是累积性、关联性的,譬如经营与经济困境、受众流失和传播力影响力降低、人才支撑弱化、“冗员”包袱繁重以及重约束轻激励的事业单位用人与分配机制已不适应创新型和竞争性的媒体市场等。面对这些困难,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基于媒体融合阶段性主要矛盾,聚焦三个重点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形成地市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地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深化改革的重点


(一)深化改革需要高位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上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媒体融合战略实施十年来,各地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实效,但发展很不平衡,成效有大有小,政策温差亦很明显,深化改革成为推进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而今,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就是需要新一轮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体系建设的媒体体制机制。新时代媒体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改革对象是媒体,业务问题的改革是媒体的事权,但支撑业务改革的体制机制改革的事权和资源均在当地党委政府。地市党委政府对媒体融合政策的务实性、精准性决定了地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成效性。当前,高位推动应聚焦在三个关键环节。


与时俱进优化地市媒体改革的顶层设计。 基于地市主流媒体的使命和特点,优化地市融媒体中心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人口和市场资源不足的边疆和偏远地市,实行一类单位二类放权或二类单位一类保障,在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的同时,建立约束与激励并行用人分配的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在人口较多的地市和内地地市,实行二类单位、三类放权,在确保新闻与经营分开的条件下,推广“中心+公司”模式,实行一个党委、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尊重事业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媒体行业发展规律。基于行业实际,创新事业企业分类运行和管理政策,实行用人的岗位管理和分配的绩效考核,以企业管理的活力,增强事业发展的动力。


为地市融媒体中心配置政务服务和相关数据资源。 主流媒体需要主流资源配置。在媒体专营时代,媒体广告经营就是党和政府配置的独家资源。在媒体充分竞争的时代,主流媒体需要新的资源配置,这个资源就是政务服务及数据资源,这个资源是建立移动客户端平台、服务人民群众、塑造用户价值、扩大用户规模的依托。有些地市党政部门规定,凡是融媒体中心能够承担的事务,都要优先配置,这一政策确保了地市融媒拥有生存发展的基础型资源,有利于拓展巩固用户阵地、传播阵地,有利于地市融媒的可持续发展。


本级党委政府推动解决地市融媒建设的老大难问题。 地市融媒中心建设困难很多,一些困难是媒体自身不能化解的。在推广中,可成立市级媒体深度融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地市党委政府融媒中心改革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抓媒体融合改革工作,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每月督办重点,单列考核考评,并协同宣传、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形成合力,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针对老大难问题出台有效解决方案,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任务进展情况,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难题。推动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的基层创新,离不开地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与授权。


(二)建强用好地市融媒体中心需要系统推进


内部各项业务需要系统推进。 地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和发展,从内部看,关涉新闻采编、导向管控、内容生产、技术焕新、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播效果、信息服务、运营创新、用人分配、媒体管理等,其中新闻宣传是根本、是基础,但任何环节的短板都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并影响到新闻宣传的能力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