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风电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从技术创新的突破到产业规模的增长,从政策环境的优化到市场格局的重塑,桩桩大事勾勒出中国风电发展的清晰脉络,成为中国在绿色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引领全球风电潮流的生动注脚。
「风芒能源」特别策划年终专题,从政策、技术、市场三大板块带您回顾这一年中国风电行业关键节点上的“大事纪”。通过盘点,纪录中国风电行业的成长轨迹,勾勒行业未来前景。
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
主要目标包括,“十四五”期间,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兆瓦,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2024年,能源相关主管部门针对配电网发展两次发文。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不仅对明确配电网“有源”化要求,提出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 “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同时设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要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8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指出,要建设一批满足新型主体接入的项目。结合分布式新能源的资源条件、开发布局和投产时序,有针对性加强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方案》要求,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具体而言,包括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行动等9项专项行动。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的函》(以下简称《通知》)。
根据《征求意见》,充分考虑风电机组不同频率噪声及不同声源的叠加影响,重视风电机组光影闪烁影响,合理优化风电场内微观选址、布局,应通过科学预测, 基于噪声、光影闪烁防护需求,新建风电项目的风机应距离周边居民、企事业单位等不得小于700米。
12月23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关于印发的通知》,正式明确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
10MW机组的批量应用开启新一轮价格竞争。
3月初,蒙能集团9.5GW风、光项目EPC开标,其中,3.5GW风电项目均要求采用单机容量10MW的风力发电机组。
彼时,共计22家电力设计院参与投标,风电项目的最低报价为2134元/kW。值得注意的是,该EPC招标范围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箱变及塔筒采购。
4月15日,新疆华电天山北麓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含塔架)采购(4.2GW)开标。
开标信息显示,项目共有11家整机商竞标。标段一至标段三最低折合单价均为1219元/kW,并且由同一家整机商给出。此外,这家整机商在标段五也给出了最低报价。(折合单价按招标容量计算)按照350元/kW左右保守估算塔筒价格,标段一至标段三裸机报价约869元/kW,刷历史新低!7月2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央企采购的总体要求包括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以及坚持协同等。具体而言,要平等对待中央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市场参与主体,破除行业垄断和保护主义;广泛搜寻供应资源,充分激活市场竞争,以性能价格比最佳、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优选供应商、承包商或服务;坚持协同高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0月16日上午,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国内12家风电整机商签订《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
《公约》指出,为促进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坚决反对以下行为:风电设备制造类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以低于其自身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不得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恶意贬低、诋毁同行企业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得通过恶意攻击同行的产品和技术等方式招揽业务;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不得利用各种方式和媒介恶意传播同行的负面新闻,损害同行的商业信着、商品声誉;自觉抵制有失公平的合同,不做无法兑现的承诺或超出一方能力范围的约定。
在2024年风能展期间,以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为代表的头部整机企业打破“更大机组、更长叶片”的技术惯性,在220m以上叶轮直径仍为市场主流时,逆势推出200m级别陆上新机型。
其中,远景能源推出面向7m/s及以上中、高风速区域市场的Model T Pro陆上智能风机平台新机型EN-202/8.35;金风科技则推出新一代陆上高性能旗舰机型GWH204 Ultra系列产品,叶轮直径204米,单机容量覆盖4-10MW。
2024年下半年开始,部分央企开始进行投标细则调整。
其中,国家电投8.4GW风机集采中,其评标基准价计算方法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将最低价定为基准价,而是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术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
评标基准价的计算也有改变。首次算术平均值确定后,再将所有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与首次算术平均值比较,当投标价格在该算术平均值的80%(含)—120%(含)区间以外的,该投标人的评标价格不参加评标基准价的计算。这意味着,在招标原则中,央企最低价中标原则逐渐松动。11月,国家电投二〇二四年度第80批集中招标(第二批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采购)项目开标。从30个标段的开标价格看,风电机组投标价格整体上出现回升。
招标公告显示,30个标段中共涉及42个项目,均为陆上风电项目(含塔筒)。此次共有9家整机商参与投标,30个标段平均折合单价范围为1550-2649元/kW。其中,价格集中2000元/kW线附近,标段28的平均折合单价最低,为1550元/kW;标段6的平均折合单价最高,为2649元/kW。
其中,标段28的报价最具有代表性。该项目位于新疆,招标要求单机容量10-12MW。
2024年下半年,陆上风电机组(含塔筒)报价基本稳定在2000元/kW价格线,此次风机大规模集采报价对该价格线的呼应,意味着含塔筒陆上机组的价格标准基本确定 。
4月30日,全球首个180米超高混塔批量商业化应用项目——运达股份巨石涟水233MW风电项目举行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仪式。该项目是全球范围内首台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150)塔筒首次投入使用,是巨石集团与运达股份共同投资的首个集投资、开发、设计、施工、采购、运营于一体的“EPC+O”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233MW,是保障中国巨石以零碳理念打造全球首个玻璃纤维智造基地的重点配套项目,运达股份全资子公司浙江运达能源建设有限公司(简称:运达能建)为该工程项目总承包方。 4月底,由运达股份助力打造的辽宁华电铁岭离网风电制氢一体化项目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标志着我国最大规模的风电离网制氢示范项目转入商运。至此,运达股份成为我国首个具备风电离网制氢运维经验的整机厂商。项目现场该项目研发了“大容量风电离网制氢一体化”技术,采用多台运达股份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作为发电单元,并配备10%容量的储能电站及3套单机产量约为1000Nm3/h的水电解制绿氢装置。全球最大、技术路线最全、功能最全的风电试验平台投运
6月,全球最大风电试验平台投运暨电气风电滨海基地首台机组下线仪式在江苏滨海举办。电气风电表示,此次全球最大风电试验平台的投运,将从4大方面实现对客户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承诺,助推风电产业进一步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进一步提高电气风电的测试能力和技术水平,完善全技术路线新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测试;实现机组鲁棒性测试,获取机组系统性电气、机械性能试验数据;通过真实客观的试验数据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优化产品性能;增强产品设计验证闭环能力,摸清产品性能边界,识别并管控潜在风险。
此次仪式还同步下线了电气风电滨海基地的首台机组,标志着电气风电在助力滨海构筑新型零碳产业生态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185米混塔!全球首例台风频发区抗台型超高塔风电项目
8月3日,遂溪江洪乐民100MW风电项目(以下简称:遂溪项目)完成了首台185米混塔风电机组吊装,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60层楼。不仅刷新全球陆上风电塔筒的最高纪录,也是全球首例在台风频发地区的抗台型超高塔风电项目。
遂溪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00MW,共22台机组,全部采用了中车株洲所针对台风频发地区特别设计的WT4550D195H185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该机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塔筒+钢筒混塔体系,下部混凝土塔筒和上部钢塔通过混凝土转换段及钢筒过渡段连接,下部预应力混凝土塔筒高85米,上部钢塔高97米,叶轮直径195米,叶轮扫风面积相当于4.2个标准足球场,项目单台机组叶轮旋转一圈可以发电约8.6度,整个项目年发电量可达3.2亿度。
10月8日,三一重能自主研制的陆上15兆瓦风电机组SI-270150在吉林通榆成功吊装。
1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是三一重能在12.X~16.X MW海陆平台倾力打造的重磅产品,设计寿命延长至25~30年,叶轮直径270米,叶片长度131米,最大扫风面积57256平方米,相当于8个足球场大小,更大的扫风面积带来的是更强的陆上捕风能力,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16万个家庭全年的用电量。
10月10日,中国中车“启航号”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江苏射阳中车时代绿色装备产业园成功下线。“启航号”作为全球最大功率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打破了地域限制,将风力发电的疆域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深蓝远海。
该风电机组突破了功率量级、实现了高度智能化。其扫风面积超过7个标准足球场,叶尖速度可达高铁速度,功率等级达到20兆瓦,树立了风电行业新的里程碑,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可达6200万度,能满足约3.7万户家庭用电,相当于节约燃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万吨。与此同时,它嵌入了多种智能控制、智能传感、智能检测技术,实现运行更稳、实时监控。
10月12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
东方电气称,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全国产化风电机组。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整台机组由3万余个零部件组成,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关键部套技术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10月15日,中国首创、全球最大的35兆瓦级六自由度风电整机试验台,在三一重能风电试验中心正式投运。该试验台由三一重能完全自主研发设计,采用100%国产供应链建设,是迄今全球可承载功率最大、还原度最高、验证最全面的风电整机传动试验台,满足35兆瓦级整机全生命周期验证需求,将为风电大型化未来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