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鹏博士公告称已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在问询函中,围绕37.35亿流动负债,如何偿还102.46亿元流动负债的问题,上交所连发19道问询。此前,标普评级已将鹏博士评级降至B级。受此消息拖累,最近鹏博士的债券都创下了新低。
6月4日,鹏博债再度报道,截止收盘,17鹏博债和18鹏博债(143606)分别报收72.19元/张和75元/张,其中18鹏博债为近期最低点。
此前,鹏博士曾收到上交所问询函,上交所就鹏博士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公司资产及减值情况等19个方面的问题一一发问。其中,公司偿债能力成为焦点。
上交所表示,鹏博士目前债务规模较大。
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9.53%,流动资产仅约37.35亿元,流动负债高达102.46亿元。
对于这些债券,鹏博士如何偿还?有无降低财务杠杆的措施?
鹏博士最近业务连续转型,收购长城宽带曾一度给这家民营电信第一股带来希望,但无奈电信三巨头太过强大。业绩来看,最近三年鹏博士业务一直处于持续滑坡中。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鹏博士实现营收分别为88.49亿元、81.70亿元、68.60亿元,对应增幅为11.66%、-7.68%、-16.04%;实现净利为76661.30万元、74210.83万元、38066.15万元,对应增速分别为6.98%、-3.20%、-48.71%。
由此可见,无论从营收增速还是从净利增速来看,鹏博士均处于下滑中。
公开信息显示,鹏博士的前身,是工益股份。彼时工益股份的主营业务是特钢冶炼,主要为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配套提供产品。2007年5月,鹏博士收购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后,业务切换至互联网增值服务领域。2008年至2009年,通过对原有钢材相关业务的剥离以及城市安防监控、广告传媒业务的植入,鹏博士摇身一变,成为当时A股最时髦的三网融合概念股。靠着概念炒作,鹏博士股价一度由2008年的最低价往上翻了三倍。
然而,由于行情低迷,很快鹏博士的股价又被打回原形。但从2012年开始,自鹏博士收购长城宽带后,公司发展又迎来了第二春。
通过两次收购,鹏博士将长城宽带装入上市公司,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受益业绩的增长以及概念炒作,鹏博士由2012年12月4日最低5.19元/股上涨至最高50.89元/股,股价区间涨幅高达9倍。
不过,随着股灾的到来以及市场的变化,鹏博士面临股价和业绩的双重调整,转型也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2015年,转型中的鹏博士再次为投资人画了一个“大饼”。鹏博士表示,将实施“走出去战略”、“布局鹏博士全球云战略”信息,即未来三年将再投入数百亿,在韩国首尔、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等多地建立大数据中心节点,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数据中心集群。
为此,
公司还推出百亿元融资方案,以支持其海外扩张计划。其中,包括定增募资60亿元和通过鹏博士香港投资控股发海外债5亿美元。
但由于定增被证监会否决,融资方案最终下降至48亿元。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尽管“饼”很香,但却难以充饥。公开信息显示,在海外市场连续布局三年之后,其海外业务2018年的营收贡献仅为10129.57万元,营收占比为1.48%;利润贡献4545.39万元,占比为11.94%。
更值留意的是,在国内资费下滑,市场遭受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国有电信巨头的挤压下,鹏博士的业绩出现再度下滑。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营收为68.60亿元,增速为-16.04%,创近三年最低。而一季报显示,鹏博士报告期内营收增速再度下滑9.16%,至16亿元。
2018年3月,实际控制人杨学军在发给股东和全体员工的内部信时表示,鹏博士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言一出,鹏博士高层立即出现一片繁忙景象:半年内总经理换了四个,高管纷纷减持套现。
其中,最令人惊愕的是总经理陆榴与实际控制人杨学军的互怂。
2018年3月30日,鹏博士发布公告称,陆榴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
而在公告发布之前,据媒体报道,陆榴曾发公开信表示最近几年公司战略完全错误。对此杨学军也毫不示弱,在3月28日发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指责陆榴长期脱离市场、脱离员工,不能充分履职,已引起管理层和职工不满,导致公司治理混乱,经营不善,甚至引起监管层的质询。
杨学军与陆榴的互怂,意味着鹏博士内部两大实权派人物矛盾公开化。公开信息显示,陆榴曾为北京电信通信有限公司大股东。在2007年鹏博士收购北京电信通信后,陆榴便被拜为总经理。期间,尽管陆榴曾短暂离开过鹏博士,但由于长期身处总经理高位,在公司内部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陆榴辞职后,鹏博士总经理的职位曾一度被杨国良短暂代替。但没过多久,这一职位又传至杜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