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同诉讼圈  ·  灵蛇献祉,开工大吉! ·  昨天  
河套融媒  ·  注意!你的工资或将多一笔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剖析黑社会与保护伞的关联模式是精准“打伞破网”的重要突破口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20-12-19 17:36

正文


作者:火星上的法律人


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收官之年,也是总结经验、教训,建章立制的关键之年。 针对黑恶犯罪背后的保护伞,如何高效、全面的挖深、挖透,是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需要下大力气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扫黑除恶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黑恶势力被打掉,拔出萝卜带出泥,其背后的保护伞也被逐一查处并公之于众。不但净化了地表,更净化了土壤。

从媒体报道的角度看,保护伞与黑恶势力的架构似乎只是简单的“白+黑”模式。

抛开具体的案件,笔者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保护伞与黑恶势力之间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搭配模式,以期为后续“打伞破网”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为了便于探讨分析和易于理解,我们需要为黑恶势力与其背后的保护伞起个简单的绰号。

黑恶势力的头目,主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其走的是打打杀杀的“黑道”,我们称其为 “小黑”

其背后的保护伞主要是政府公职人员,原本行的应是磊落之事,走的是光明之道,故称其为 “小白”

出于提高个人在组织内部的威信,增强对被害人的心理威慑和扩大组织影响力等目的,几乎所有的“小黑”均愿意与实权部门的“小白”们,尤其是对其具有查处职权的“小白”们称兄道弟,甚至以半公开形式向外界透露二者之间的关系。

而对外代表正面形象的“小白”们,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却不愿意甚至极度忌讳外界知晓其与“小黑”之间有任何关系。

若要将二者建立起联系,需要一种二者皆能接受的方式。于是,便出现了第三位角色——“小灰”。

顾名思义,“小灰”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歌厅、酒吧、洗浴等产业,不会明目张胆地打打杀杀,但偶尔会打法律的擦边球,行走于灰色地带。其因业务需要,必然频繁接触各种“小黑”。又因经济基础雄厚,且违法犯罪的频率和危害较低,也为“小白”所能接受。

故,“小黑”与“小白”便极有可能通过“小灰”这座桥梁建立起某种联系。“小黑”通过“小灰”进行利益输送,并转达请托事项,“小白”通过“小灰”向“小黑”传递“交往规则”和“游戏底线”。

长此以往,三者之间便形成了“白+灰+黑”的架构模式。 “小黑”和“小白”之间的那些事,都要通过“小灰”这一关键角色居中传话、斡旋,才得以完成。

司法机关抓获“小黑”后,虽然怀疑部分违法犯罪有人从中包庇、保护。但在现阶段“口供为王”侦查模式下很难同时打开“小黑”和“小白”的话匣。即使偶然拿下其中一方的口供,另一方如果负隅顽抗,抵赖到底,仍是孤证,难以印证。

此时,不妨作一些预习工作,先摸清黑白二人之间的“朋友圈”,找出二者的交集。找到了“小灰”,便找到了打开魔盒的“钥匙”,必然为案件侦破打开新思路,打伞破网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因为“坏事”主要是“小黑”和“小白”所干,“小灰”只是居中牵线搭桥,为撇清关系,推卸责任,其大概率会选择“竹筒倒豆子”,将黑白二人之间的丑事悉数抖出。

拿下“小灰”,办案人员便已掌握案件全貌,完成了发现事实这一重要环节,足以令“小黑”和“小白”胆寒。

下一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彻底击溃黑白二人的心理防线,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逐个瓦解,最终完成证据的全面印证工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