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京研究院
内容低频,坚守原创。经济的本质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本质是人性。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而抵达心灵自由最可靠的路径是:以悲天悯人的目光,审视并理解自己和他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雄安集团高薪招聘上万人?真相来了→ ·  昨天  
直播海南  ·  陵水通报游客划桨板被恶意驱赶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刚刚,南部战区发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京研究院

赵建:加速探底

西京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6-12 11:56

正文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34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692篇原创文章。

我们以前已经讲过( 赵建:终局,通胀(万字长文) ),从通缩型去杠杆向通胀型去杠杆的转变,必然要发生一次严重的震荡。相变,或新趋势的形成并不容易,必须要来一次彻底的出清,打破原有的运行结构,并凝聚错乱的共识。最重要的是,让政策层彻底的转向。

4月、5月的数据都显示, 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脉冲之后,房地产调整引发的总量收缩效应开始加速 ——由于杠杆的存在,呈现出指数级的下行。就像高山上滚落的巨石,除非是西西弗斯的神力,否则很难改变加速滚落的趋势。当然西西弗斯的宿命与反抗也是枉然的、暂时的。毕竟,形势比人强。二十多年形成的高速增长模式,债务滚雪球形成的巨石,一旦从山顶上滑落,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此时如果政策端能够顶住,后期就不至于失控。巨石越到后面速度越快,直到滚落到山脚之下,天崩地裂,扫清一切牛鬼蛇神,然后新的周期开始。今天在新旧周期交替的时间,巨幅波动是必然的。这就是我们去年底展望今年经济的时候所预判的“震来虩 虩”(《 赵建:2024,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

用积极的眼光看,就是让中国经济摆脱对房地产和债务的过度依赖,“打扫好屋子好请客”,为新质生产力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这样的想象当然是好的,但政策之所以成为科学一定不是靠想象,而是对现实和规律的尊重。问题就在于,房地产这块巨石太大,滚落造成的后果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当初三条红线的出台,针对的只是房企“三高”乱象,从政策逻辑和伦理上并没有多大问题。但问题出在中国的房地产不是单一的行业,已经像毛细血管一样布满中国经济、产业、金融、信用、货币的角角落落。牵一发便动全身,这一点我早在三年前做出过警示(《 赵建:降准能阻止信用坍塌的多米诺骨牌吗 》,《 赵建:警惕资产负债表大衰退 》)。这也是中央多次提出的政策的系统思维、集成思维。去房地产化是必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毕竟不能被房地产长期绑架,但问题是存在一个时空错配,即去房地产带来的积极效应是长期,但引发的阵痛却是集中在当下,而且是二十年的矛盾和问题合在一起集中爆发。当初政策层可能只是想局部整顿,精准施策,但是预期与信心却是全局的。当初只看到房地产对其它产业的挤出效应,房价泡沫带来的高昂的社会成本,只是单纯的认为“房价下来了,年轻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就下来了”。殊不知房价下来后,所引发的收缩效应占据主导,年轻人连工作都保不住了,收入的下降和信心的衰落比房价下降的更厉害。这就是系统思维、集成思维, 不能用三条红线这样的局部方法,去解决一个复杂的全局性问题

扫码成为研传会会员,获取更多独家分析

只要房地产还在加速调整,需求收 缩的趋势就很难起来,而且会呈现出加速探底的趋势 。告别房地产这么一个大产业,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我们很可能会进入一个经济走弱的“新常态”。去房地产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深刻转型,不仅是经济和产业转型,更重要的是财政、信用、货币创造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 告别了轰轰烈烈的大兴土木、卖地买地的建设城市时代,地方政府真正学会和适应运营城市了吗 ?并不是简单的提高水电暖等“物业费”,还要进行财税的深刻变革,这涉及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政府到企业、个人,如果不能适应这个 短期内加速探底,长期内深度转型的新形势,就会成为经济周期的牺牲品 。数字传播与网红直播时代的兴起,更容易引发 情绪共振 。经济加速探底,快速上升的失业率,越来越稀缺的生意机会,普遍高危的行业,都很容易通过情绪共振,将 经济转型的代价转化为社会问题,集体心理的病态 。事关重大,不可不察。

加速探底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底部很快就能形成 。如此长的周期,如此庞大的产能,巨石从山上滚落,要软著陆并不容易。 大周期的底部,往往靠危机式出清来筑底 。只有危机才能洗牌,才能打破利益集团的刚性结构,并让大多数人撞南墙后痛醒,从而凝聚新的社会共识——改革开放的大周期就是这样被危机倒逼的。中国的房地产是次贷危机后,十八大之后,后改革时代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代表着从资本积累到财富积累的典型过程 ,一种欣欣向荣的国强民富景象,并培养出了上亿人的中产阶级阶层;同样, 也代表着债务的膨胀,贫富分化的加剧,房价泡沫引发的不满和乱象 ,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失去等等。但是无论如何,房地产构建起了中国的内循环, 改善了中国的致命弱点——需求端 。总之,房地产通过从资本积累到财富积累的过渡,通过城市化消化了大量的产能,同时也加速了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暴露,让国家置于一个十字路口: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化的经济治理能力,如何做出决策并不容易。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里,静态、线性的简单决策往往会引发复杂的后果,因此决策层本能的会从历史资源中寻找依靠,寻找更能带来安全感的政策组合。所以,我们感受到这两年的政策与以前经济下行期的风格有极大的差异。

巨石的滚落难道没有阻挡吗?中国的西西弗斯是谁?首先当然是政府。三条红线推翻了多米诺骨牌后,政策端就一直在纠偏,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融资端,以 “三支箭 ”为代表,纠正管制房企融资方面矫枉过正的现象;第二个阶段在投资端,以“ 三大工程 ”为代表,通过旧改等刺激房地产投资;第三个阶段在购买端,以“ 新三支箭 ”为代表,即刚颁布不久的517新政。首付1.5折,房贷利率无下限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是不敢想象的。这只说明了两点:一是高层对待房地产的态度正在发生彻底转变;二是高层看到了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数据,经济和信用加速探底的数据。4月、5月以来的M1、M2增速都是正常年份历史新低。M1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为负数,这在正常年份是从来没有过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