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奴隶社会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有高大上咨询公司合伙人,挨踢界的连续创业者,顶级VC合伙人,著名科普作家,公益人,和很多很多朋友。加入奴隶社会,也加入我们的社区,相信你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那些没得到诺奖的大师们 ·  6 天前  
利维坦  ·  不会读书的精英大学生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奴隶社会

炼狱三年 — 我在“鬼门关”经历了什么?

奴隶社会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09-18 08:01

正文

题图:来自作者。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897篇原创文章,节选自作者新书《炼狱三年》。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介绍:原名肖丹华,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中国最好的医院工作了两年后,决定西去留学,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人生第二个博士学位,又经过地狱般的美国住院医训练,如今重操旧业,再次行医。


这个月我轮转到了人称“鬼门关”的ICU(重症监护病房)。

ICU比病房辛苦多了。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查房,我们必须在查房之前看完病人、写完病历。比如你有6个病人,如果你需要30分钟看完一个病人并写完病历,那么你就得4点半就到;如果20分钟一个病人,你可以5点半到;如果15分钟一个病人,你可以6点才来。自己算吧。

ICU的病人也比普通病房的病人要重得多,都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一大半都上着呼吸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尿管胃管直肠管呼吸管中央静脉插管透析管等等,碰到个急性胃肠道出血、血色素掉到4克(正常成人血色素12-16克)就算轻的了。这么重的病人,怎么可能15分钟搞定。

值班也更频繁。每两天一个班,也就是说,每隔一天你就晚上十点才能到家,第二天还得5点接着上班。这一个月基本上就是住在医院了,披星戴月,连太阳都基本上见不着。

ICU的几个大佬还是颇值得一提的。

Dr.Z是ICU主任,乔布斯的大脑、武大郎的身材,每天早上7点半就会端着一杯超大号的可乐,挺着他的大啤酒肚,准时出现在488号床前开始查房。小啰啰们一般都很怕他,但我粉他。

他很严厉,要求三句话说清楚病情,为什么住院,为什么进ICU,现在怎么样了,清楚明了,直击核心。

他很不耐烦,有小实习汇报病情时啰里八唆,他也不说你,就开始做运动,下蹲起身侧腰转腿,看得汇报的人心里直打鼓,看得围观的我们偷偷直乐。

他一副大嗓门,好象对谁都在嚷,不过这是他的常态,连他自己都说了:“我冲你们嚷,冲我的老婆嚷,冲我的孩子嚷,冲我们家的狗也嚷,要是哪一天我不嚷了,你们就该查查我的甲状腺功能了!”

他也很幽默,经常言简意赅地说些小笑话,逗得我们直乐。比如某天实习医汇报:“病人神智不清没有反应”,他很惊讶:“没有反应?”马上冲躺在床上的看上去好象昏迷的病人喊:“你怎么样了?”嘿神了,那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居然应了声“好!”,还很配合地冲我们挥了挥手。小姑娘很是委屈,明明早上看的时候老太太就是没有反应嘛!Dr. Z 又画龙点睛地加了句:“她比我老婆对我还有反应!”全场哄堂大笑。

又有一次,一严重肺病的老头刚上呼吸机第二天,老婆就要求放弃治疗。我们都很诧异,老头是第一次上呼吸机,而且这次主要就是肺部感染,治得好的呀!Dr. Z当然没有同意,他分析:“没准他老婆外面已经有相好的了,就等着老头死呢!以后我要在胸前纹上:别听我老婆的!你们记住了!”

虽然辛苦,但ICU每天的工作在Dr.Z的领导下快速有序充满欢乐地进行。二十多个病人,9点一定查完,所有病人今天的诊疗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计划,剩下几乎还有一整天的时间,大家按照计划各行其事,该请会诊的,该做检查的,该转入普通病房的,该收新病人的,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喜欢这种一天的计划早早心里有数并有大头把关的感觉,比病房有条理多了。我喜欢ICU。

ICU还有一位费丝乐女大夫,身材高挑,长相华美,穿着得体,查房时欣赏着她,于我是一种享受,让你感叹世上真有这么完美的女人。她和Dr. Z的风格截然不同,她脾气温和,说话清晰明了,做事干净利落,但不象Dr. Z那样给你一种着急的紧迫感。她一点也不给你害怕的感觉,相反,她很有耐心,经常就某一话题给我们讲一小课,让菜鸟的我们受益匪浅。

据说她出身于富贵之家,但一点也没有富家小姐的跋扈,反而比大多数人都更加的友善和善解人意。ICU里经常电话不断,大多是一些杂事,一般都由秘书或护士接了,我们对此都不太在意也懒得在意。但我就亲见费丝乐居然很耐心地接听过一个电话,并拿出小纸条给电话里要找的护士留言,这份有心和耐心,让我很惭愧。

我曾在某个周末在医院附近的山上碰到过她,正带着她9岁的女儿和女儿的朋友骑马。那幅优美的画面我至今难忘。我觉得她简直就是我的楷模,完美的工作,完美的家庭,完美的人品,完美的女人。

ICU里,少不了抢救病人,CPR(心肺复苏)。看香奈儿指挥抢救真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她语言简洁,指令清楚,声音清脆明亮,足够大到所有参与抢救的人都听得到听得清,但又决不让你觉得是在大声喊。再聒燥的护士,这时候也乖乖听她的。换句话说,她镇得住场。

“没有脉搏,心电显示PEA(无脉搏心电活动),开始心外按压!”

“气管插管入,位置合适!“

“推第一支肾上腺素!”

“心电显示室颤,准备除颤!”

“充电完毕,大家远离,除颤!”

“继续按压!推第二支肾上腺素!”

“两分钟到!暂停按压,检查脉搏!没有脉搏,继续按压!”

“脉搏恢复,停止按压!监测血压!”

“抽血查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

“Anderson,你给心内打电话!Tracy,你给主管打电话!Nicole,你给家属打电话!”

“抢救记录拿过来,我签字!”

我希望我第二年的时候,也能做到象她这样。

香奈儿是我们科的一朵花。人长得漂亮,长发飘飘,抢救的时候束起来又是别一番风味。伶牙利齿,风风火火,快人快语,却也总是笑眼眯眯。据说去年她刚来的时候,她一走过,主治们都纷纷回头,互相打探:这新来的小丫头是谁呀?

别看她现在总是笑呵呵的,但据说去年的时候,她经常是两只眼睛又红又肿的来上班的。为嘛?因为家里有个没本事还找茬的老公。

她和老公是医学院的同学,毕了业就结婚了。可那男的死活考不过Step 2,而香奈儿执照考试轻松过关,住院医也很快申请到了,开始上班。没了自信的男人开始怪香奈儿没有等他一起做住院医,然后又开始怀疑香奈儿在医院有了外遇。

香奈儿他们那一拨的住院医只有两个男生单身,不知怎么,她老公就认定了来自埃及的默罕默德就是香奈儿的外遇。这默罕默德也是个神人,一边干着累死人不偿命的住院医,一边又在我们医院moonlighting(加夜班挣外快),同时还在另一家医院兼了份核磁共振技术员的工作,打三份工,单身一人,居然开两辆宝马,能不招人恨吗?

香奈儿的老公然后就跟没见过世面的家庭妇女一样,跑到医院来闹,甚至都惊动了俺们德高望重的主任才平定了此事。

然后男人开始家暴。据传是经常香奈儿劳累一天回家,男人用拳头把床砸得山响不让她睡觉。但我估计肯定不只砸床,否则称不上家暴,也不至于香奈儿搬出来和牙买加住了一个星期,法院对那男的颁布了限制令,不许他再靠近香奈儿,也不许他来医院骚扰香奈儿的工作。两人很快离了婚。

以后香奈儿就是笑呵呵的了。

别看香奈儿平时做事风风火火的,她其实还很热爱厨艺,尤其擅长烘烤,经常做一大盒饼干点心带过来值班的时候吃,我们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她那一拨的住院医每个人过生日的时候,香奈儿都会亲自烤一个生日蛋糕送给他/她,细心又贴心。这样好的姑娘不愁没人追。

ICU里另一个常见的画面,就是临终垂危的病人,就象眼前这个慢性白血病急性恶化的女病人,40多岁,看上去却象有60多。

她的血小板只有1,没错,是1,正常是100-300!全身哪儿都在往外冒血,胃肠道、呼吸道、皮肤粘膜。上了呼吸机,因为休克必须中央静脉插管给升压药,可谁敢给血小板只有1的人静脉插管呀,那不等于是捅个口子放血嘛!只好一边输着血小板,一边让外科硬着头皮上。还好插管顺利,昨天到今天总共输了有20多个单位的血小板,N多袋血,胃肠道呼吸道的出血已经有所减少。

今天早上我都不想再去看她。那不是一个病人躺在那儿,她已经死了,虽然血压还靠三种升压药维持着,呼吸还靠呼吸机继续着。她全身到处都是瘀斑出血斑,几乎没有一处皮肤是好的,连脸上都是,面部已经扭曲,两只手都已经乌黑了,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不忍目睹。应该让她安静地离去,而不是让她继续承受这种痛苦和折磨。

我们和她的父亲还有兄弟姐妹谈了,他们都很理解,愿意考虑临终关怀,可最后的决定要由她的丈夫来定。

我们和她的丈夫谈了很多次,这是个脆弱但坚持的男人,每次谈就哭,说他理解我们所说的一切,但他不愿意放弃。

我们告诉他现在没有办法治她的病,我们只是在用药物和仪器维持她的心跳呼吸,他说能不能维持她的心跳呼吸到可以治疗她的病的新方法出现;我们说她可能已经脑死亡,也就是即使她还有心跳呼吸,也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他说只要还有心跳呼吸她就没有死;我们说能不能考虑DNR-B,也就是我们维持目前的治疗,但如果她的心跳停止了,我们不要进行心外按压,因为那将是无效的,也会对她造成更多的内脏出血,他就不说话了,不愿意给我们回答。我理解他的伤心,他需要时间,可我实在不忍再看这个全身已经越变越黑的女人。

在ICU,临终关怀是个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继续或者放弃,是很多家属必须做出的痛苦决定。

我曾经和一个临终关怀的护士做过一次出诊。

那是一个99岁常年心衰的老太太,三天两头就得送医院,估计寿命不会超过6个月了,最后老太太和儿女们都决定,不要再往医院送去抽血输液检查折腾了,就在家里实行临终关怀照顾和治疗。

老太太住到了自己熟悉的家里,家里备有临终关怀药箱,主要就是止痛药吗啡等对症处理的药物,护士每周去家里看望她一次,根据症状调整一下利尿药的剂量。

我们去看她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时候不多了。她睡在一间布置温馨的房间里,身上盖着十多年前她自己手织的大花毛毯,穿着一套别致的小花睡衣,手里甚至还握着一只可爱的绒毛小熊。护士刚给了她一针小剂量的吗啡,她睡着了,看不出有什么痛苦,很安详,也许就这样永远睡去了。儿女们都围在身边。

那幅平和安详的画面,和眼前这位女人的痛苦场景有天壤之别。

生老病死,人们似乎只重视“生”,却刻意忽略了老、病,尤其是死。

你不见一旦谁上了产科门诊的名单,就会有无数的小册子寄给你送给你,甚至还有专门的产前培训课,告诉准爸准妈们生孩子是个什么样,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可你见过有任何医院任何机构给你寄小册子,教育普通大众,尤其是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属们,如果老人生病了,尤其是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会是怎么一个过程,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让这个过程顺利平和。其实这是个比生孩子更普遍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将要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一下观念,提前计划好自己的最后一刻,告诉你的亲人们,做到开开心心地活,体体面面地死呢?


新书介绍:《炼狱三年》以纪实小说的形式,写中国人在美国做住院医的经历,人到中年的磨难与困惑;书中亦有一个浓缩的美国医疗小全景,病人和医生们的喜怒哀乐。有意购买此书的朋友,国内的点击“阅读原文”,或者上当当、京东、亚马逊购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和各地新华书店亦有售;美国的朋友,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联系。



推荐阅读:

周末故事:奥雷娅的美国梦 -- 来自作者

中美医疗差异面面观之 - 隐私与尊重 -- 来自作者

家庭医生是个什么制度?-中美医疗差异面面观之(二) -- 来自作者

皮肤科医生倡导的护肤宝典

肺癌专家答:雾霾会导致肺癌吗?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