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鸿观
一起涨姿势~
来源:海那边(id:yiminhnb)
1
哈佛教授重新解读中国神话
中外网友齐呼:“原来是这样”
最近外国微信“脸书”上面有一个关于中国的神话的讨论很火,几千年前的中国神话让这些老外激动不已,有人甚至说:“高价收购中国神话书,越多越好,我要学习”。
把这个话题炒热的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这位“神父”最近在中国某大学做了一次演讲,
用一个“局外人”的独特视角,解释了中国远古神话里隐藏着的秘密。
比如他说“钻木取火”:“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这就是区别,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与自然作斗争!”
说“大禹治水”:“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作斗争!”
说“愚公移山”:“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说“夸父追日”:“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当然,最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
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说“精卫填海”:“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这就是抗争!”
说“刑天”:“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头,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
最后这位“神父”总结说:“中国人自己都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个民族特征”。
中国人为什么会忘记自己的这个民族特征?
这位哈佛教授所说的神话,大多来自我们的一本古书——《山海经》。这本书目前考证的成书年代为先秦时期,距今2000多年。
大家都知道,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百花齐放”的年代,也是影响中国和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轴心时代”,
《山海经》作为一部记载那个时代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志怪典籍,自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对自然山川的崇拜和对抗争、尚武精神的崇拜,
换成那位哈佛“神父”的话就是——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可是这种“尚武”精神在战国之后开始被中国人抛弃,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收天下之兵以铸金人十二”,把全国的兵器都收缴上来,丢到火炉里融了铸造成十二个金人。
这算是用暴力终结中国人血液里的勇猛尚武的基因,但不是最狠的,最狠的往往是读书人。
在一大批读书人的建议之下,秦始皇还制定了“愚民政策”,所谓“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就是把秦朝以前那些诸子百家的书全部都烧了,让老百姓没书可读,这样就都成为了愚昧的顺民。
但秦始皇还是没有后来的汉朝皇帝厉害,所以他的秦朝就被人家灭了。
汉朝皇帝的办法是,怎么可以不让老百姓读书呢?太残暴了,来,我们比秦朝仁义,我们给大家读书的权利,不过,诸子百家的书太杂了,读了对身体不好,为了大家的健康,本朝推荐大家只读一种书,来自于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从此中国读书人的世界里,只剩下“君臣父子,三纲五常”。
而这些读书人大多为乡绅士族,他们一直承担着教化一方子民的责任。
后来,又演变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或者变异为各种“做奴才”的哲学,妇女们的脚也被裹来了,男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文弱了,历史上好几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汉人士兵都打不过,战斗力比老祖先弱多了。
难怪鲁迅先生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活下去就是最大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