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觉得赚钱丢人,并且还不少!
跨年夜的时候,看了罗胖的演讲。演讲中,他放了一张十几年前的照片,说自己最胖的时候258斤,和那时候相比,现在减掉了80斤。
(图源罗振宇2025年跨年演讲)
靠的是啥呢?有规律的进健身房,学会了自由泳,能够不间断的游1000米了。
有人说,人生三件事儿:获取财富、锻炼身体、寻找人生的意义。
很显然,获取财富排在第一位。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锻炼身体、寻找人生的意义啥的,都是口嗨一下。
每天还在为吃饭发愁呢,哪有心情去健身房,哪有心情去实现人生价值?
当然,话不能说的太绝对。虽不富裕,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也大有人在。
只不过对于诸多“俗人”来讲,无论你是在上班的,还是赋闲在家的;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自由职业者。都需要认真地、持续的考虑赚钱这件事儿。
反正我是一个“俗人”,你是么?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人:想赚钱,但觉得不好意思。举个例子吧!
我们很多项目都是基于私域的,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阵地,然后做一些产品或品牌的宣推工作。
在咨询项目时,经常有人问我:
“老师,我做这件事情能不能用一个新微信,我不想让现在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知道我在干这件事儿。”
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呢?”
答案:“觉得不好意思!!”
这有啥丢人的呢?不偷、不抢、不骗,反而是在提供价值。难道是赚钱很丢人么?我不理解,所以碰到这种人,我一般都会建议对方再好好的考虑考虑。
也有人问过我(真的是在线下的时候,很郑重其事的问过我):“老高,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你成天在朋友圈里发赚钱的那些东西,俗不俗啊?”
大学老师怎么了?大学老师就不用上厕所了么?大学老师上厕所就破坏了光辉形象么?
只不过,关于“琢磨赚钱”这件事儿,有两个关键点非常重要。
琢磨赚钱≠赚钱
没错,琢磨都会琢磨,不就是想吗,又不费劲,谁都会。
但光想不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最近一年的文章,不断的在强调一件事儿:
未来一定是一个超级个体时代,“平台+个体”模式必将会取代“公司+员工”模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构成。
事实上,这个时代已经比较成熟,不是“未来的事情”,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最直观的感受:
你身边跑滴滴、送外卖、送快递、网上开店、做短视频博主、做直播带货的网红、做自媒体、做自由职业者等等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
不要把这一切都怪罪于“经济环境不好,大家找不着工作”。因为有很多有稳定工作,甚至年薪百万的人,也正在从“公司或者组织”中出来,投入到“个体创业”的单干模式。
这是趋势,虽然大环境不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你看到的只是那些做“铁人三项”(滴滴、外卖、快递)的。
既然这注定是一个需要“个体”充分发挥能量的时代,那就不要犹豫,尽快的投身进来,尽快的启动。
尤其是对于普通人来讲,其实赚钱最大的障碍不是能力、不是资源、不是圈子、不是技术,而是动起来的第一步。
我以前非常爱做计划,干什么事儿都要画思维导图,都要画流程图。但我发现,那些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好的收益。
相反,很多事情,都仅仅停留在计划层面。
于是,从2019年开始,也就是我刚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到私域的前几年,我决定改变一下:任何事情,只要想到了,马上就去做。
不一定非要等产品(或者服务)完善了在推出,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拿到市场上进行测试。有反馈以后,再继续完善产品。
这就是商业上“MVP”法则给我的启发。
在商业中,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指的是最小可行性商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埃里克·莱斯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中提出的。
其用意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快速验证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市场需求。这是一种产品开发策略,核心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资源构建出一个能够满足目标市场核心需求的产品原型。
这个产品不追求完美,但必须足够有效,能够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核心价值。MVP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构建-测量-迭代”的操作流程,快速进入市场。
在我看来,对于普通人来讲,“MVP”法则更大的意义在于:尽快的行动起来,迈出第一步。
在讲管理的时候,都要谈到计划。对于个体来讲,其实我真的比较“反感”计划这个词,因为它让很多人失去了机会。
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太快了,你想的东西,如果不能快速的变为现实,那它就是想的。所以这几年,经常有一个伙伴在跟我沟通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慨:
“你的工作效率太高了”。
其实或许并不是效率高,只不过我想了,就会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失败了很多次,很多项目都证明最终不行。
但没关系啊,只要有限的几个项目是成功的就可以啊。就像我们现在做私域,我们基本只专注于3个赛道:健康私域、教育私域、社区服务私域。
是因为这3个赛道,是我们测试的诸多项目中,能够活下来、并且活得很不错的项目。其他的那些,失败了又能怎样?你还记得是什么么,我都不记得了。
琢磨赚钱,核心是琢磨“用什么方式”赚钱
有人说了:“我也成天琢磨赚钱,但还是没有琢磨赚多少钱啊。”
这就是“赚钱方式”问题。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观点是:这个世界上,本质上只有一种商品,那就是时间。
你能赚多少钱,看的就是再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时间的交易。
有的人是零售时间
这就相当于给别人打工,按小时付报酬给你。如果一直在琢磨这个,那实际上就是在琢磨“怎么给别人赚更多的钱”。
因为公司的老板之所以愿意雇你,一定是你能够给他创造比“工资”更高的价值。在你创造的价值和赚到的工资之间,一定是有差价的。这个差价,被老板拿走了。
有的人是批发时间
批发时间更适合一个“个体”单干。互联网时代,给这种批发时间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一个歌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他极为重要的一个收益来源就是开演唱会。但无论这个歌手多有名气,演唱会的收入是有天花板的:时间有限、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有限、票价有限。
但有了互联网呢?把新歌放到互联网上,哪怕下载一次只有2块钱,千万甚至上亿级的下载,那也是极其“恐怖”的了。这就是在批发时间。
那些自媒体、网红、主播们,干的其实都是“批发时间”的活。利用互联网,把自己的时间复制了很多份,然后用低价卖出去。
有的人是在买卖时间差价
让别人给你打工,琢磨的是让别人替你赚钱,老板们干的就是这个事情。
当然,还有更顶级的玩儿法,那就是收税,收时间交易的税,比如各个平台。在天猫上,每成交一笔,平台都要收佣金;直播间的每一次打赏,平台都要扣下一部分钱;美团上的每一笔订单,都要收费……
所以,琢磨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琢磨以一种什么方式去努力。
我是老高,专注于私域解决方案。
2025
年,如果你也想利用私域,脚踏实地的赚钱。关注我们,跟我们一起慢慢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