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投资要点:
转债市场成交量稳中有升,个券普遍下跌。
中证转债指数报收于
291.10
点,周下跌
1.79%
。上周转债市场交易额
64.47
亿元,日均环比上涨
62.45%
,转债指数收于
110.96
点,周下跌
0.48%
。平价指数收于
88.46
点,周上涨
0.09%
。上周,在
31
支可交易转债中,
2
支不变,
6
支上涨,
23
支下跌,其中
17
桐昆
EB
(
0.75%
)、
15
清控
EB
(
0.44%
)、顺昌(
0.25%
)领涨,广汽(
-9.85%
)、
14
宝钢
EB
(
-8.72%
)、九州(
-7.85%
)领跌。
31
支上市可交易转债成交额方面,广汽(
17.89
亿)、光大转债(
11.45
亿)、国君转债(
5.16
亿)成交额居前。
沪深两市均呈下跌趋势,转债正股普遍下跌。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
300
中小板指分别下跌
0.86%
、
1.10%
、
0.40%
、
0.90%
。沪深两市周交易额
26125.58
亿元,日均交易额
5225.12
亿元,日均环下跌
8.70%
。行业层面,中信
29
个一级行业中,
7
个上涨,
22
个下跌。其中银行(
3.04%
)、有色金属(
2.45%
)、煤炭(
1.74%
)涨幅居前。
31
支可交易正股中,
9
支上涨,
22
支下跌,其中航信(
8.09%
)、
17
山高
EB
(
5.36%
)、
17
桐昆
EB
(
4.21%
)领涨;广汽(
-9.90%
)、新华(
-8.37%
)、永乐转债(
-7.23%
)下跌。
关于股市:以稳为主关注金融与周期。
临近年末,经历过近一年的白马蓝筹股上涨后市场获利了结的情绪颇浓,特别在前一周官方媒体发声对贵州茅台股价连续上涨提出质疑后,白马股开始进入持续的调整期。在权重股调整的背景下,市场明显缺乏人气,短期题材股的热点也未见起色,继续保持谨慎是目前首选的态度,市场未出现明显的拐点或企稳的背景下多看少动也许是上佳策略。今年最后一个月时间,重点关注大金融板块的防守特征同时把握周期上游产品提价带来的短期机会。
关于债市:短期有望围绕
3.8%-4.0%
的顶部中枢波动。
上周市场波动加大,脆弱的市场情绪并不需要明显的利空冲击,周三市场再次大跌,然后时至周五又出现明显的反弹,短期有望在目前水平附近反复波动。
关于转债:守住盈利忍受波动。
近两周以来随着
A
股市场的调整转债个券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此外转债市场的溢价率再次出现明显压缩,我们所观测的股性个券溢价率已经降至
10%
之内,其背后所表现的是对正股继续调整的预期。我们特别提示的是近期新券上市带来的错误定价机会,诸如林洋转债、隆基转债皆在上市初期出现过明显的溢价率修复行情,且伴随着不俗的成交规模,其中的机会尤其值得把握。这一机会产生的核心原因是转债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参与者,其转债份额主要通过优先配售获取。相较旧打新规定下优配比例,目前新券优配比例明显增加,我们认为部分中小非机构股东以及持有比例较多的一些机构投资者是新增加的主力,然而这一类投资者往往对转债市场的特性了解有限,且大概率不熟悉转债市场的流动性特征,往往导致新券上市初期的抛压过重从而极度的挤压溢价率,甚至呈现出短期负溢价率。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部分新券曾经在未进转股期时出现持续的负溢价率情形,更多的是由于发行规模有限正股上涨幅度过高对于未来潜在抛压的提前反应,且流动性不足也是重要推手。当前新券负溢价率的出现与过去逻辑存在较大不同,我们认为负溢价率在短期内面临着修复,更加有利于深谙转债投资的“老手”,此类“错误定价”带来的机会不可忽视。从策略来看,我们近期一直强调的交易
+
偏股择券的思路反复得到市场验证,而短期守住四季度的已有盈利是第一目标,建议投资者可以在偏股型标的中适当增加银行
+
能源标的配置比重,来平抑市场波动,同时鉴于股性溢价率较低转债弹性较大目前正是从中期布局正股质优标的的时机,可以重点关注林洋转债、三一转债、九州转债、桐昆
EB
等机会。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请详见报告《可转债周报—守住盈利忍受波动》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