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买酒的群友,麻烦提早买,我正在计划去北海。
据说,所谓一线城市这个名字由来,最早最早,是一个深圳网民,为了扒上北京上海大城市同一个级别,但是又暂时不好意思跳过广州(当年广州还比深圳很厉害),于是列出了一些关于金融、互联网、人均GDP等等要素后,硬是弄出了一线城市这名字,把许多硬指标重庆天津和苏州以及几个城市给直接秒了,喊出了北上广深。
这里,百度百家上有个文章,作者认为目前他推算的前几名人口排名是:上海北京可能超过3000万,重庆2900万,深圳广州可能大约2500万,而成都2400万。之后是苏州和天津。
因为这个推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依据,我就不拿出来他们的算法了,我有自己的算法(比如他发现深圳的社保人数很多,可能有些人其实是在深圳交社保,人在惠州或者东莞生活工作)。
具体我也是从电话使用量,居民用电使用量以及各种蛛丝马迹,对这些城市的人口进行测算,我就不以户籍和常住人口这类词语估算,我以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估算,所谓流动人口就是该人在这个城市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两年内极有可能随时不继续呆着常住下去。(比如广州在电话量和用电量都高于深圳20%以上)
北京:2200万+300万。
上海:2300万+300万。
成都:2000万+400万。
广州:1900万+400万。
深圳:1700万+400万。
重庆:2800万+100万。
天津:1400万+150万。
武汉:1300万+300万。
苏州:1000万+400万。
东莞:1300万+500万。
杭州:1000万+200万。
如果以一个城市的人口来说,成都2400万人并不算保守,因为据说,整个四川人都还在往成都移动,这个从四川下属地级市的房价就可以看出来,没人想留下,都想去成都。
一个城市有足够的人口,当然就可以创造足够的地铁乘客:
2018-5-1(周二,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
广州934.8万,
北京811.06万,
上海746.7万,
深圳502.39万(另有轨电车3.29万),
武汉303.93万,
成都290.07万,
南京288.9万,
西安249.4万,
重庆234.7万,
杭州163.72万,
苏州107.08万,
郑州104万。
长沙85.33万,
南宁77.1万,
昆明61.4万,
合肥53.99万,
青岛47.94万,
石家庄25.41万,
东莞23.51万,
福州18.67万,
厦门16.67万。
看车次:
成都达到上海的二分之一还有多。
看民航就不得了了,这可能是第一财经引以为豪的,坐飞机的消费力更代表经济实力。(也不看看成都的位置)
看到这儿,成都绝对是一线城市。
只要人口摆这里,任何相关数据都没有什么可以质疑了。
然后我们继续看看成都创造出来的结果:在总人口绝对高于浙江和湖北河北的时候(差值超过两千万人),仅仅GDP略高于湖北河北一点点。
结论就是:成都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我相信距离武汉应该还有相当的距离。
本来我想找出居民用电数据,无奈成都市一直不公布,而电话用户数量的变化和统计来源网上的可信度很低。
下面是城市分类的留存财政数据:
这是一份扣除上缴中央后留存的财政收入,其实看起来,人均获得的利益分配还是相当不平衡的。
No. 1 上海—2017年财政收入6642亿,增长3.7%。
No. 2 北京—2017年财政收入5432亿,增长6.9%。
No. 3 深圳—2017年财政收入3332亿,增长6.2%。
No. 4 天津—2017年财政收入2723亿,增长-15.2%。
No. 5 重庆—2017年财政收入2228亿,增长1.1%。
No. 6 苏州—2017年财政收入1908亿,增长10.3%。
No. 7 杭州—2017年财政收入1567亿,增长11.7%。
No. 8 广州—2017年财政收入1533亿,增长10.0%。
No. 9 武汉—2017年财政收入1403亿,增长6.1%。
No. 10 成都—2017年财政收入1276亿,增长11.3%。
成都的实际人口应该在2000万到2300万之间。
No. 11 南京—2017年财政收入1271亿,增长11.3%。
No. 12 宁波—2017年财政收入1245亿,增长11.7%。
No. 13 青岛—2017年财政收入1157亿,增长5.2%。
No. 14 郑州—2017年财政收入1057亿,增长4.5%。
No. 15 无锡—2017年财政收入930亿,增长6.3%。
No. 16 长沙—2017年财政收入800亿,增长7.9%。
No. 17 厦门—2017年财政收入697亿,增长7.5%。
No. 18 济南—2017年财政收入677亿,增长5.6%。
No. 19 佛山—2017年财政收入661亿,增长9.4%。
No. 20 大连—2017年财政收入658亿,增长7.5%。
No. 21 沈阳—2017年财政收入656亿,增长5.7%。
No. 22 合肥—2017年财政收入655亿,增长6.8%。
No. 23 西安—2017年财政收入654亿,增长2.1%。
No. 24 福州—2017年财政收入634亿,增长5.9%。
No. 25 烟台—2017年财政收入600亿,增长4.0%。
No. 26 东莞—2017年财政收入592亿,增长8.8%。
No. 27 南通—2017年财政收入590亿,增长0.1%。
No. 28 昆明—2017年财政收入561亿,增长5.8%。
No. 29 潍坊—2017年财政收入539亿,增长3.4%。
No. 30 常州—2017年财政收入518亿,增长8.0%。
这是GDP:
1.上海30133亿元,同比增长6.9%(人口:2418万)
2.北京2800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71万)
3.深圳(广东1)22286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1090万)
4.广州(广东2)21500亿元,同比增长7.3%(人口:1404万)
5.重庆1953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3372万)
6.天津18595亿元,同比增长3.6%(人口:1547万)
7.苏州(江苏1)1700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1065万)
9.成都(四川1)13890亿元,同比增长8.1%(人口:1592万)
8.武汉(湖北1)134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77万)
10.杭州(浙江1)12556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919万)
11.南京(江苏2)11715亿元,同比增长8.1%(人口:827万)
12.青岛(山东1)11258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871万)
13.无锡(江苏3)10511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653万)
14.长沙(湖南1)102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65万)
15.宁波(浙江2)985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788万)
16.佛山(广东3)95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46万)
17.郑州(河南1)9003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1001万)
18.南通(江苏4)775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30万)
19.东莞(广东4)758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832万)
20.烟台(山东2)755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701万)
这是即将出现的成都,可以装下大约四千万人的成都,也是目前默默的做,不想大声嚷嚷的成都,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大环城公路,祝成都发展成功。
不过,查询四川女人爱不爱生小孩这件事........
以下蓝色这段是谣言,请不要相信:
据传闻,部分地方政府的宣传部门与当地众多媒体进行了友好合作,对于正面宣传信息要多多掌握,适时发布,积极为自己的城市进行推销,面向全国。
这段也是抄袭自网络,真假请自行判断:
“新一线”榜单是第x财经旗下一个单独的新闻项目,实际上是由一家名为“上海经
x
传播有限公司”的企业在运作,这个企业注册在上海,但事实上被位于成都的“每
x
经济新闻”全资控股,“每
x
经济新闻”又被成都第一大强势媒体“成都
x
报”以及控股“成都
x
报”的博
x
传播控股,至此,所以各位吃瓜群众总算看明白了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榜单可以把成都各个单项分值都设为满分,其他城市都在这个基础上加减分,为什么成都以绝对优势占据该榜单的第一位?因为本来就是成都自己出的一个榜单,它不把自己排在第一名谁是第一名?
所谓的新一线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