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检修站
数据在手,天下我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陵水通报游客划桨板被恶意驱赶 ·  昨天  
直播海南  ·  刚刚,南部战区发声!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节后返岗,国家安全机关发重要提醒!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公安部: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检修站

各部委权力序列演变简史

数据检修站  · 公众号  ·  · 2019-01-13 12:19

正文

话说在我大中国,各部委的权力层级,是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的。我这里将权力层级分为四等:第一级,是最核心的权力部门,掌控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核心资源,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第二级部门对国计民生也是非常重要,但话语权较核心部委而言稍显不足。第三级部门乃是普通的业务性管理部门,方向上大都是专业领域或民生领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时不时也能刷出存在感。第四级部门则是边缘部门,存在感很低。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发改委,这是首屈一指的第一级部门,曾经号称“第二国务院”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改委原称计委,深入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培养出了我国所有懂经济的领导干部。伴随着改革开放,发改委的审批权力在逐渐减少,但是依然强大得惊人。基建必须由发改委审批这种权力已经足以让地方政府膜拜了,企业债审批权这一块尤其是让人不敢轻视,毕竟这是地方融资平台最大的资金来源了。目前公认的趋势,发改委的权力还要进一步削弱,比如企业债审批权可能转到证监会。我的观点是:削弱发改委的力度,是衡量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标志。力度越大,说明改革越成功。

再接下来要说的是央行。央行在权力序列中的层级一直非常尴尬,按道理来说它应该是毫无异议的第一层级,毕竟货币就是国本,乃是最大的经济问题了。但是它本身又非常缺乏话语权,在货币政策的制定方面,在对各大国有银行的监管方面,毫无存在感。它的身份更像是纯粹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参与者。所以它大概介于第一和第二层级之间。今时今日,在组建大银保监会之后,更是大幅度的削弱了央行在金融圈子里的存在感,央行的身份更加尴尬,越来越有坠入第二层级的感觉。这也是非常有趣的事。

第三个要说的是工业部。1980年代的工业部乃是毫无异议的第一权力序列部门,并且由于它的权力太大,被切割成了无数个部,比如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第一到第七机械工业部,能把这一长串工业部之间的演变关系说明白的人也没有多少个,总之一句话:工业部曾经很牛逼,直接管理了全中国所有的国有工业企业,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一长串工业部甚至有权直接干涉地方上国有工业企业厂长的任免。1990年代之后国企抓大放小,剩下的大型国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直接剥夺了工业部的权力。于是那一长串工业部开始不断的合并或撤销,存在感不断降低,到现在终于变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直接下降到了权力序列的第四级,成为了边缘部门。这算是改革开放的典型成果。

真正接手了工业部权力的,其实是一个全新的部门:国资委。90年代初期,国资部门刚刚成立的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局,只负责统计和归总国有企业的经营数据,到98年的时候干脆被撤掉了。2003年重新组建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股东权力,此后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拥有了对国有企业经营和人事等领域的干预权,现在已经提升到了权力序列的第二级。

第四个不得不提的是铁道部。建国初期的铁道部当然是中国第一大部了,其下辖了军队警察检察院和法院,有自己的工程队伍和通讯系统,简直堪称是独立王国。这与铁路曾经的经济地位有关,毕竟改善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乃是我大中国发展经济的第一要求。此后,伴随着中国铁路网逐渐成形,高速公路网与航空网络也发展了出来,铁路的地位在持续下降,到今时今日铁道部已经不存在了,大致上已经公司化了,铁路曾经下辖的司法部门也移交给了地方。这个演变历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非常的有意思。

第五个必须要讲的,是环保部。环保部曾经与教育部和卫生部一样,属于第三级的专业部门,偶尔刷一下存在感,也不太具备话语权。毕竟我国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容忍污染是必须的选择。这一切的改变发生在2018年,环保部改名为生态环境部,并且整个国家战略转型,治理污染的优先度开始高于经济发展。环保部门由此提升到了第一权力序列,具备了对任何企业生杀予夺的权力。环保部门的整肃力度,已经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GDP增速。所以2018年,乃是环保部的大奇迹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