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科学领域,每个月都有几十、数百篇新研究发表,但是不仅没有条件接触,就算接触了也读不懂科学文献,那又该怎么获取最前沿的信息呢?
很多博主都会引用科学文献,但是这些实验到底是怎么做的、研究靠不靠谱、解读偏不偏颇,读完还是一头雾水……
要是有一种期刊,能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客观中立地分析这些研究到底可不可靠、对实践有哪些意义就好了!
我们专注于推送各项关于健身的前沿研究,比起公众号的「科普」性质,更适合想深入研究营养、训练、补剂、健康生活方式等健身相关话题的爱好者。
运动医学和营养领域的科研人员、PhD、经验丰富的教练、运动员等
。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签约更多优质作者,争取给你最好的阅读体验。
以下,就是《MINDS》杂志2019年9月的推送内容。
食用油,哪种最健康?
用「瘦肉精」减肥?小心得不偿失!
频繁换训练法,并不能帮你更好增肌
复合动作,并非永远强于孤立动作
一氧化氮补剂:全面科普
假期怕掉肌肉?试试这一招
训练计划详解:5x5训练法
食用油,哪种最健康?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全方位地从成分、加工储存过程、烹饪方式的角度,加上大量的科学文献、荟萃分析数据,给市场上大部分的食用油排了名:从常见的黄油、酥油,到新兴的牛肉果油、椰子油,一样不少。
别被上图迷惑了。我们在文中讲解的是:光看发烟点,远远不能决定该食用油的健康程度。图:《MINDS》杂志
用「瘦肉精」减肥?
小心得不偿失!
包括类固醇在内的一些违禁物质之所以风险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甚至完全没有)相关的人体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有效剂量、安全剂量很难确定,它在健康人身上的长期副作用也会不明确。
不过,最近有1项基于年轻、健康、有运动习惯的男性的关于
beta-受体激动剂(「瘦肉精」所属的大类)的人体研究,则提供了相关数据。
频繁换训练法,并不能帮你更好增肌
:
我们都知道,偶尔变化一下训练刺激,避免身体太适应当下的训练刺激,能够更好地让肌肉增长。很多人的做法是,周一时做每组8-10次,周三每组6-8次,周五每组10-12次。但这样的变化方式,真的比一成不变的训练安排更有利于增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