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在中国热度最高的两大会员店品牌Costco和山姆会员店传出在北方“开新店”的消息。目前Costco还未正式进入北方市场,而山姆在北方的门店也相对较少。关于开店的消息,Costco回应称暂未收到通知,但其负责人对开店表示意向并解释了相关的考量因素如经济环境、供应链问题以及自身的布局策略等。文章也分析了为何Costco和山姆在中国受到关注并成为了城市竞速赛中的一大利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Costco和山姆会员店在北方的开店情况
目前,Costco和山姆会员店在北方的开店情况存在差异,Costco尚未正式进入北方市场,而山姆在北方的门店数量相对较少。两家公司的开店计划也备受关注。
关键观点2: Costco的考量因素
Costco在北方的开店考量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和商业氛围的差异、供应链和商品本土化问题、前车之鉴以及自身稳健的布局策略等。
关键观点3: 为何Costco和山姆受到关注
Costco和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受到关注的原因包括其自带的流量品牌效应、高效的门店效益、对当地商业的助推作用等。此外,实体零售行业的调整和传统超市的闭店也为会员店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关键观点4: Costco和山姆的商业价值
Costco和山姆的落地能很好的填补当地会员店的商业空白,丰富商业类型提升商业能级,同时也能给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消费升级。
正文
近日,目前在中国热度最高的两大会员店品牌Costco开市客和山姆会员店都传出了在北方“开新店”的消息。
由此,《联商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目前Costco还未正式进入北方市场;相比南方市场,山姆在北方的门店也相对较少。
更令人好奇的是,Costco的北方首店究竟会花落何处?
近日,在青岛城阳政务网上有一则关于“开市客最新进展”的咨询引人关注。
其中,青岛城阳区招商促进中心在答市民问中提及,“今年4月,接待了开市客项目方代表,并陪同考察了城阳区及市区的几处商业综合体;9月3日,经与项目方对接获知,目前项目方意向于今年在北京开设北方首店。在北京店开起后,拟于明年在青岛选址开设北方二店。”
对于网传的消息,《联商网》求证了Costco。
Costco负责宣传的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暂未收到要在北方开店的通知。”
早在20
21年,坊间就流传Costco即将落地青岛等北方城市的传闻。
这几年来,当地市民也多次通过政府信箱询问Costco项目的落地情况。
此次最新消息露出,Costco落地北京、青岛的消息又一次袭来。如今看来,还得再耐心等等。
2019年8月27日,Costco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闵行开出了大陆首店。
截至目前,已经在内地完成7家门店的布局,分布在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深圳和南京6个城市。
无一例外,均在南方城市。
自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目前已经在全国布局49家门店,其中北方城市仅北京(4家店)和大连、天津、沈阳各1家店。
同时,
根据《联商网》统计的山姆未来开店计划显示
,目前山姆在建及筹开的门店数量已经达24家,其中位于北方的门店有北京3家、天津1家、西安1家、青岛1家、郑州1家、济南1家。郑州和济南两家也是9月25日签约落地的。
显然,相比南方城市的布局密度,无论是山姆还是Costco,目前在北方市场的空间还很大。
尤其是Costco,目前北方还没有一家门店是真正敲定的。究其原因,我们分析后认为有以下四点:
1、经济环境和商业氛围的差异。
Costco和山姆都是会员制,号称做“中产的生意”,在选址上也比较严格。除了当地的经济环境、消费能力要有一定支撑外,还对商业活力、凝聚力以及交通等要求较高。单论商业氛围,聚集了江浙沪的长三角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国内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具备良好的营商环境,因此也是很多外企和外资首选地。
2、Costco在内地的供应链和商品本土化问题。
Costco的全球供应链有巨大优势,据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800余座仓库,其在中国台湾地区有14家门店,也具备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但是在大陆市场,
Costco引以为豪的供应链如何复制就是个难题。
Costco希望能通过复制中国台湾的模式和资源,但因内地不同区域的消费差异,导致其存在明显的供应链和商品力本土化问题。
目前Costco内地的7家门店都是在当地成立贸易公司,取得进口资质,从而解决门店的供应链需求,缺乏商品本土特色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而这也制约了其扩张的速度。
2021年Costco亚洲区总裁张嗣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因为Costco在中国大陆只开了2家店,所以货运和采购的力量还没有其他竞争对手的通路多,也没有他们大”。
3、前车之鉴。
会员店在北方的发展并不顺利。山姆曾经在长春开出过一家门店,但最终因经营不善而闭店。
另一个仓储式会员店麦德龙于近日在北京丰台区大成路的门店宣布进行闭店改造
,作为比山姆还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仓储式超市,麦德龙近期已经有4家门店进入“闭店改造期”。门店关闭并不能完全解释会员店南北分布不均的现象,但至少也能侧面印证一些Costco在选址上的要求。
4、自身稳健的布局策略。
Costco聚焦国内强经济地区,因此开店速度相对保守。进入中国大陆市场6年,也就开了7家店。但这并非Costco的全部策略,毕竟在当下的中国实体零售行业,会员店已经是市场上的一块主流消费。
与租赁物业运营相比,Costco国内都是以先拿地开发建设再建商场的重资产模式来经营,综合考虑到商场周边的交通、区位、客群属性、消费力等因素,要承担更大的成本,因此建设周期会更长,拓店的速度也会更加谨慎。
所以,北方的朋友们别急,Costco不会放弃这么大一块市场。
目前,国内的消费需求整体不足,实体零售行业内,传统大卖场不断调整,家乐福、沃尔玛等传统超市陆续闭店,而Costco、山姆等会员店却大行其道,持续受到关注,甚至成为一些城市竞速赛中的一大利器。
这首先要归功于其自带流量的品牌效应以及高效的门店效益。
Costco日前公布的2024财年第四季度及财年经营业绩显示,第四财季总收入797亿美元,其中净销售额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但低于预期;会员费收入15.1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净利润为23.54亿美元。第四季度公司同店销售额增长6.9%。按地区划分,美国同店销售额增长6.3%,加拿大增长7.9%,其他国际地区增长6.9%。
2024财年全年总收入2544亿美元,其中净销售额为2496亿美元,同比增长5.0%;会员费收入48.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为73.67亿美元。
同时,据CCFA发布的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榜单中,Costco则凭借当时仅有的5家门店,以55亿销售规模位列第72名。
沃尔玛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8%至1693.4亿美元,超过预期1684.6亿美元;二季度销售额(不包括燃料)同比增长4.2%,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其中山姆会员店美国销售额(不包括燃料)增长了 5.2% ,符合分析师的预期。
单店销售上,根据上述CCFA的数据看,
Costco5家门店55亿元,单店销售额约11亿元。另据公开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47家山姆门店销售额超800亿元,平均单店年销售额达17亿元。
CCFA此前发布“2023年中国超市TOP100”显示,沃尔玛(中国)旗下的山姆和沃尔玛2023年实现销售1202亿元,居超市TOP100首位,这也是前10的超市中,唯一一家实现零售额正增长的企业。
当然,Costco和山姆在各地呼声走高,也因其对当地商业及其他板块价值的助推作用。一来能很好的填补当地会员店的商业空白,丰富商业类型以提升商业能级;二则,Costco和山姆落地能直接给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消费升级。
Costco和山姆在当前中国市场的火热程度,不禁让人想起了以前在商业地产领域的万达广场。“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还言犹在耳,只不过已今非昔比,曾经用大量案例与事实支撑的“铁律”也成为了过去。
由此,也可看出商业的规律始终是变化与创新。就好像正受追捧的会员店模式,没人能保证这样的热度能持续多久。
毕竟,中国也有自己的“商超王者”胖东来,而它就在北方。
欢迎关注联商网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