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向华为学:如何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  18 小时前  
人力葵花  ·  清华大学DeepSeek使用手册,104页, ... ·  20 小时前  
高绩效HR  ·  干部训战班: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建设 ·  2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2 天前  
插座APP  ·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老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重磅!招商引资告别税收优惠,资本招商将成新引擎!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7-20 07:00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8 1 日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正式实施。在税收优惠政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地方政府如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资本招商作为一种新兴的招商模式,近年来大行其道,是地方政府加速发展、走向未来的关键。尤其是在清理税收优惠的背景下,告别税收返还,资本招商成为招商引资新引擎。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整理相关资料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 八月起,各地政府招商模式将发生新变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迎来关键节点。

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国令 783 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于今年 8 1 日起施行,其中第十条要求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 这意味着,以往各地招商引资中,“税收优惠”式、“奖补”式招商引资模式要走到了尽头。
过往,一些地方存在盲目使用“税收奖补”招商模式,导致一些投机的“候鸟企业”抓住了机会,将项目短期搬迁到当地。 短期有利于地方经济贡献,但长期看,难以助力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资本招商模式逐渐兴起,更为契合招商引资的实践。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地将财政补贴转变为资本招商。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基金,并设定相关条件,吸引投资项目进入当地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引进优质产业项目。

可以预见,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资本招商”、“场景招商”模式。

基金招商的核心内涵包括,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物色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和并购对这家龙头企业形成影响力乃至控制力,龙头企业产生产业链虹吸效应,产业基金又围绕龙头 GP 和龙头企业投资并购形成基金集群和产业集群,兴起一个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活跃一片城市经济,即一只产业基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支柱产业集群,一方城市经济。这里面还有民资和国资如何相互借力、打配合。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后地方招商,越来越考验当地的专业运作能力。可以预见,未来全国各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基金矩阵”会陆续涌现,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千亿基金群将更加有针对性。

02 面对形势变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应该怎么办?

首先, 地方在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方面要转变观念。要强调的是,此次中央国务院清理地方优惠政策与十多年前不同,地方不要对保留政策“自留地”抱有幻想。要意识到,清理地方性的税收优惠,相当于在招商引资领域内搞“政策削藩”,地方不能再自搞一套,要按中央的要求来。地方政府在过去招商引资中积累的很多经验,这次恐怕大部分都要清零了。

其次, 地方在政策环境创造方面,要从“小优惠”转向“大优惠”。中央取消的是地方性的“小优惠”,但国家仍将保留或新增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领域的优惠政策。此外,国家实行的自贸区试点政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国家级战略、发展规划等包含的优惠政策、先行先试做法,可能会继续保留。地方政府要考虑本地发展与这些国家级发展规划的优惠政策的衔接和参与问题,争取能够被国家优惠政策所覆盖。

第三, 地方在塑造发展环境方面要有变化,打法要变。从“硬环境”转向“软环境”,从“硬优惠”转向“软服务”。今后,地方招商引资将无法依靠财税让利、土地优惠等“硬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地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在培育营商环境、服务能力、服务创新、城市综合生活配套、宜居性、城市文化等方面多下功夫,以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能力来吸引和留住企业。

第四, 地方在招商引资、发展产业以及开发区建设方面,要从吸引企业转向形成产业生态链。过去,招商引资是“项目思维”,主要关注吸引单个企业。近年来,招商引资转向“链式思维”,按产业链来招商,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来强化产业链,形成相互依存关系更强、且有产业配套关系的产业链;多条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聚集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未来,地方产业发展要转向“生态思维”——重视产业生态建设。产业生态是产业发展的系统环境和平台环境,不仅具有企业和供应链要素,还包括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各种创新要素及较完善的公共服务。

第五, 地方要注意培育自身特色,实现产业园区的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取消地方优惠政策后,由于要素和环境不同,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差别会拉大。对发展中地区来说,形成发展特色很重要,要考虑产业基础、产业梯度转移、资源禀赋、特色文化资源等,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载体。
03 八月起,各地政府都要加入资本招商了
到好的项目。而投资与招商同步的“资本招商”、“基金招商”新模式,却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让更多资金精准投向产业转型、撬动双招双引。

基金招商的核心内涵包括,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物色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和并购对这家龙头企业形成影响力乃至控制力,龙头企业产生产业链虹吸效应,产业基金又围绕龙头 GP 和龙头企业投资并购形成基金集群和产业集群,兴起一个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活跃一片城市经济,即一只产业基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支柱产业集群,一方城市经济。这里面还有民资和国资如何相互借力、打配合。

通过解读各地的“资本招商”打法,我们都发现,引导基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在 8 1 日国令 783 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后,各地的引导基金设立可能会出现新的高潮。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引导基金的调节效应来实现招商引资的功能。在此“资本招商”模式下,创投机构发挥发现产业价值的角色,强化事前研究,加强投后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基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也为大量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帮助,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