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万华化学公布了多项重要进展和动态:
烟台产业园项目将在今年全面建产投产
、
2024年的整体营收突破2000亿元;
宁波万华
180万吨/年MDI技改
项目和18万吨/年己二胺项目公告竣工;与兴发集团合资成立烟台华兴磷化工有限公司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
万华在形势低迷时期
坚定扩张的步伐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
相比之下,当前
巴斯夫、陶氏、科思创等海外巨头都进入了紧缩或引入投资阶段。
接下来,我们将从万华化学的聚氨酯业务以及精细化工业务布局的情况来看这家化工巨舰为何逆风而行。
据券商数据,2024年,聚合MDI与对应的纯苯价差持续扩大,与此同时,福建万华二期40万吨、锦湖三井21万吨相继投产。
这些迹象表明,MDI市场需求正在
逐步增强
。
从近期的新增产能来看,除了万华化学,也就只有重庆巴斯夫(13万吨,已于2024年12月试生产)、
美国巴斯夫(
20万吨
)有扩产计划。截至目前,全球MDI主要产能分别由
万华化学(350万吨/年)
、
巴斯夫(202万吨/年)
、
科思创(177万吨/年)
、
亨斯迈(137万吨/年)
、
陶氏(111万吨/年)
、
三井(61万吨/年)
、
东
曹(47万吨/年)
、
伊朗Karoon(4万吨/年)
8家企业
贡献,合计1089万吨
。
然而,从实际运营来看,2024年以来, 海外多套MDI装置
不可抗力
,包括美国科思创33万吨/年装置、美国巴斯夫40万吨/年装置、美国陶氏34万吨/年装置、荷兰亨斯迈47万吨/年装置;而欧洲地区的多套MDI装置也处于
低负荷运行状态
,包括德国科思创的两套合计产能为60万吨/年的装置、德国陶氏19万吨/年装置。
也就是说,结合上述企业现有的长期规划增量以及受成本竞争力、技术与规模优势所影响的地区运营情况来看,在MDI需
求以3%~5%的年均增速增长的情况下,
万华坚定扩张的脚步是符合MDI可能出现供需紧张的情况的。
*数据来源:聚氨酯工业协会,天天化工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以2023年全球MDI约815万吨的实际需求为基准来计算,到2027年,这一需求量将逼近1000万吨。
万华下一阶段发展重心或将向下游新材料与精细化工转移。
重资产与高精尖几乎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新材料行业中,为了终端产品高端化,通常都必须先拥有上游
重资产项目。
以
精细
化工业务的发展来说,万华的石化项目对该业务一体化上的支撑使得其
在发展
POE、
尼龙12、PC/PMMA、SAP
等新材料业务中能够保持成本优势。
2024年6月,万华公告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原料多元化改造项目,该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原料
由丙烷变为乙烷,在满负荷开工且纯理论的前提下,可能将会新增乙烯41万吨左右。富余的乙烯资源有望助力万华继续拓展其精细化工业务。
2025年2月,在烟台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
“今年万华将向世界500强发起冲刺,并在五年内成为全球化工3强。”
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如是说
道,
他表示今年对于万华来说是关键一年:
一是
烟台产业园项目将全面建产投产
,包括
9个高端精细化产品
:
自主研发的类胡萝卜素、香兰素、聚砜,以及
98个技改项目
(
乙烯
一期及IPDA、P醇等),120万吨/年乙烯二期一季度投产;
二是蓬莱产业园项目
加速
,包
括POE二期、电子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等,
一期项目
技改上半年完成;
三是本月
启动
丁字湾万华绿电产业园,
确保一期
10万吨/年第四代磷酸铁锂装置
明年上半年投产。
万华大乙烯项目延伸至新材料产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万华化学石
化和新材料产品线与其
聚氨酯业务
高度耦合
在新材料领域,万华化学最初重点布局的是
汽车材料和涂料
。此外,根据我们在2024年Chinaplas展会现场了解到的信息,万华化学也在积极拓展
高性能医疗材料、半导体/通讯材料、新能源材料
等领域。以下是其主要布局概况:
1、聚碳酸酯PC
-
目前万华化学的PC
产能在经历了扩能之后达到了48万吨/年,
据了解,万华化学投资约11.1亿元的14万吨/年PC扩产项目的大部分新增产能将以中高端料为主,并兼顾生产硅共聚PC,其中,硅共聚PC最大的性能特点是具有优异的低温抗冲性能,这也使其在智能手机、5G通讯、新能源汽车、光伏连接器等热门领域前景可期。
另外,Chinaplas 2024期间,万华化学还带来了
光学级高折射PC
以及
医疗级PC
的相关应用展示。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PMMA
-13万吨M
MA产能,
工艺采用的是C4法
;16万吨/年PMMA产能,万华拥有
本体聚合
工艺
技术,可生产高端光学级PMMA
。
3、特种异氰酸酯
-2023年,万华合计供应特种异氰酸酯约6.8万吨/年,产品种类包括HDI、IPDI、
H
12
MDI。
4、尼龙12
-4万吨/年项目于2022年10月投产,同时,万华也手握这一新材料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2024年4月,万华最新产品尼龙12弹性体-PEBA发布,据悉,该材料不仅弹性性能良好,还具有
优异
的化学稳定性、
耐
磨性,可用于运动鞋以及
工业装备、医疗设备领域。
5、聚烯烃弹性体POE
-
2015年
启动研究项目,
2024
年6月
20万吨/年项目投产,截至目前,二期年产40万吨POE项目在蓬莱基地开工建设中,预计2025年末建成投产。
6、聚砜
-1500吨/年砜聚合物项目原定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一期项目产品方案包括聚砜(PSU)和聚亚苯基砜(PPSU)。以市场定位来说,聚砜的下游从低端到高端覆盖了工程制件、食品、航空、医疗等多种应用领域,而万华化学的相关产品就包含了医疗级应用的高端产品。
7、SAP
-现有产能6万吨/年,规划产能50万吨/年。
8、环烯烃
-计划在未来2-3年建立COC/C
OP一体化生产线。
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由烯烃与环烯烃共聚或环烯烃单聚形成的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的光学级材料,其特性曲线在聚合过程中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
作为一种无定型、纯度极高的透明共聚树脂,环烯烃聚合物光学性能极为出色,消费量最大的下游是光学领域。
9、电子特气
-2024年12月,万华电子自主研发设计产能为50吨的的乙硅烷产线正式投产,目前,万华正在建设年产140吨的硅烷类项目,其乙硅烷和甲硅烷中试纯度分别达到5N和7N级别,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10、柠檬醛
-2024年8月,
4.8万吨/年柠檬醛装置投产,该装置产能为全球单套最大。据了解,
万华
自2011年开始小试,2021年,其柠檬醛及其衍生物一体化项目正式公示。
11、XLPE/MS
-中试开车,已为工业化做好储备。
XLPE(交联聚乙烯)
是由聚乙烯交联制得的一种热固性树脂,其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能耐酸碱侵蚀性,是一种较为优质的电绝缘材料,在中高压输配电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这一材料的全球核心生产商包括Dow、Borealis、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Avient和Solvay等公司。在我国仍属于“卡脖子”新材料的范畴。
MS树脂
是指MMA与SM(苯乙烯)的共聚物,属于热塑性塑料,其透光率介于PMMA与PS(聚苯乙烯)之间,还具有PMMA的低静电、耐紫外、延伸性和PS的易加工性、低吸湿性。这些特性使得MS树脂被看作是透明PC(聚碳酸酯)等材料的替代品。目前,中国大陆仅双象股份或有有效产能,该集团年产30万吨PMMA、MS和4万吨特种酯项目(一期一阶段)于2024年4月试生产,若项目达产,双象将新增7.5万吨/年PMMA、7.5万吨/年MS、2万吨/年特种酯的产能。
在研发投入方面
,万华多年来一直
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
研发投入比例,这种长期投资策略
不仅帮助万华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还促进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先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之后,万华所配置的
销售人员突然翻倍
,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为拓展其新材料业务做准备。具体来说,新材料产业面临的下游应用领域差异较大,客户多来自非化工行业。因此,公司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服务团队,以更好地支持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总的
来说,万华的扩张本质上是“逆周期布局+技术驱动”的战略选择,主要是为了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通过一体化基地建设和多元化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自2013年起,万华化学通过扩展至石化和新材料领域,其资本开支显著增加。尽管一些大型石化项目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面临短期盈利压力,但公司的长期目标是打通
“石化原料→新材料”
产业链,为高端产品提供原料保障,并提升全产业链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而减少对MDI单一业务的依赖。而目前,随着聚氨酯市场的提振以及烟台、蓬莱等一体化基地项目的陆续建成并投产,这家化工巨头或将在2025年后迎来“需求回暖+产能释放”的多重业绩拐点。
参考资料来源:齐鲁晚报、东方证券、化工新材料、国海证券、石化规划院、化工平头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