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时候,跟一个正在创业做职业女装品牌的朋友聊天,她提到了一个最近调研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牌子”。
奇怪在哪里?
这个牌子推出的款式,很多都是直接抄袭其他品牌。
这些品牌包括有——
H&M旗下的高端品牌、职场女性们(以及型男们)很喜欢的COS:
COS的风格反正概括起来就是“性很冷淡了”
或者是这两年慢慢红起来、同样深得职场女性喜欢的牌子Tibi。有人说这个牌子来自纽约,但其实它是1997年在香港创
立的,只是创始人Amy Smilovic有一张西方脸:
Amy Smilovic
还有已经被卖给迅销集团、和优衣库同属于一个集团的Helmut Lang,这个从香港起家的品牌走的是带有朋克感觉的简洁风:
上班族们偶尔想要走偏一下“放浪形骸”的时候,会选择Helmut Lang,因为透露出来的成熟感觉并不适合少女
了解完这三个品牌,重点来了,我们来看看这个我朋友口中“奇怪的牌子”,是怎么原封不动地抄袭以上这三个品牌的:
下面的图示里,左图是原版,右图是抄版:
1、先来看看都是怎么抄COS的:
发现了没有?从款式到细节,从剪裁甚至到颜色,完全都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样……这抄袭真的太偷懒了……)
2、再来看看怎么抄Tibi、Helmut Lang以及Equipment的:
现在上图是原版,下图是抄板,这是抄Tibi:
这是抄equipment:
最后,这是抄Helmut Lang的,左图是原版,右图是抄板:
衬衫和裙子仍然是一模一样,而Tibi的那件,只是改了一下颜色而已。
好了,我不卖关子了,来公布一下答案,这个“很奇怪”的牌子,叫做OVV,来自中国规模最大、市值也最高的服装企业——海澜之家。
其实客观而言,要不是因为这些抄袭的案例,你大概很难会把OVV跟“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联系在一起。
OVV请了气质很好、没有八卦绯闻、不靠炒作走红的模特杜鹃来做代言,品味应该说相当不错了:
硬照拍得也很不错,很有水准
除了杜鹃之外,他们也请了很有时尚感的扮演“天才枪手”的那位泰国少女来拍过硬照,效果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相比之下,大家懂的,海澜之家是这样的画风:
是即便请了很洋气的模特也无法掩盖的“土丑”
看得出来,海澜之家也花了不少功夫去培育这个品牌,头两家店铺开在了南京德基广场——了解奢侈品消费的都知道德基是奢侈品很看重的商场之一;另外一家店开在北京王府井中环。
店铺的感觉,也是很COS了:
大部分的衣服价格在500-1000之间,也有一些单价超过1000块的外套:
老实说,广告硬照拍得不错,产品模特图就挺一般了
看的出来,直接就是奔着和H&M旗下COS直接竞争去的。
老实说,要不是有这些如此明显的抄袭之作,要是发现海澜之家做了这样一个非常“改善印象”的品牌,当然是要举双手双脚庆贺的!
留意我们公号的人会发现,今年以来我们花了好多篇幅和文章来赞扬本土品牌,是因为我们觉得,本土品牌是成熟了,生产我们本来就有,市场也很大,以前缺的人才、比较成熟的消费者,我们现在也陆陆续续都有了。
“国产品牌越来越好看了”,是大家共同的感叹。
年初时候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上多燃啊,太让人激动了
但是!海澜之家这样明目张胆地抄袭——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抄袭,真的让人啪啪啪打脸啊!
我们都知道,时尚圈其实很难界定是否原创的,不然也不会闹了那么多年“ZARA都是怎么抄大牌的”,但是人家的“抄”,是这么回事:
虽然看着是很像,但无论款型和颜色,都还是会创造性地做出改变的。
但是海澜之家的OVV,却是如此赤裸裸:
连一点细节都不带修改的。
其实,早年中国的服装品牌,都走过抄袭这条路,谁让这条路最容易走,也来钱最快呢?
即便是现在,一个小品牌起步的时候,难免也会参考当红牌子的“爆款”,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海澜之家,如今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服装企业,市值也排名中国服装企业中的第一。在资本(就是钱)、人才、市场都已经很充沛的情况下,已经可以撒很多钱请优质设计师的情况下,还有什么理由/借口去抄袭人家呢?
这么做,让我们刚刚树立起的对国产品牌的信心,会不会蒙上一次阴影?
退一万步说,即便海澜之家的高层对此毫不知情,只是OVV这个牌子设计师存在原封不动的抄袭行为,那是不是海澜之家的管理存在问题呢?
抛出这些问题,也不是在指责海澜之家这个公司,只是想真诚地问所有国产品牌一句:
希望我们爱你,你们都准备好了么?
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这是“Fashion采访手记”的原创文章,需要转载请联系我们。采访和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applered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