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初首富粑粑的一句“制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炸醒了无数网友。今天因为他的一句话,又让一个流行语诞生……
事情的开端是这样的:
最近,王健林在讲述太原街万达广场建设运营故事的时候,因为经营出问题为了保障业主利益,赔了10个亿回购。然后对比了海尔砸冰箱事件,他说:我们比海尔伟大多了,海尔砸冰箱才几个钱,我们赔10亿多……
完了海尔表示不服,官微这样回复→_→
那么海尔砸冰箱是怎么回事呢?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没想到的是,首富爸爸这句狂言后,一条流行语就此诞生——#但我还是买不起房#
在海尔回应王健林的那条“买不起房”的官微底下,几乎把所有官微都炸出来了,于是各大企业接龙轰烈上演。
这句话,简直要被玩坏
。各大官微蹭热点的打广告的纯调侃的,比双十一还热闹。
但不管广告还是调侃,这掀起的热潮再度证明:买房还是我们心中的痛。
说起买房,那不得不提,经过一波强调控后,这两天楼市又出了大新闻。
昨天(11月1日),恰巧是“十一”楼市新政满月,曾一度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在10月降温显著,“楼市四小龙”的住宅销售量也逐渐下滑。但调控的步伐从未停止,这次,连中央也发声了!
中央放出一个重大信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继续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这是政治局7月26日议后,再一次提出来抑制资产泡沫。
在经济学家李稻葵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资产泡沫是房地产,不过,这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他认为,未来,如果房地产的价格继续像过去一样呈两位数的速度上涨,那么房地产泡沫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威胁。
新一轮楼市调控正在全面上演!
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市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和自住房)实现成交8508套,环比上月减少41%,创造了近5个月新低。与此同时,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35449元,环比下滑3%。
“国庆新政”之后,楼市降温显著,但调控的步伐从未停止。
28日,上交所发布《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函》,要求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发行审核试行分类监管。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得用于购置土地,发行人应就此出具书面承诺,监管机构将持续监管发行人履行承诺的情况。
就在10月31日下午,楼市再传大消息!
据《上海证券报》旗下的“中国证券网”报道,深交所也于日前发布了“监管函”。如果不是以下四类企业,房企将失去发债资格:
1、境内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
2、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
3、省级政府(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属的房地产企业;
4、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营非上市房地产企业。
即便是上述四类企业之一,如果财务指标(5项)不达标,也未必能获得发债机会。
如果说上一轮调控的重点,是20多个城市的政府跟央行分支机构联手,宣布了限购、限贷,那么正在上演的调控是:
在央行、银监会的督促下,各银行开始收紧热点城市的房地产贷款,房企发债融资、境外上市也受到限制。
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楼市降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整体而言,绝大多数热点城市的楼市可以长期看好。一些经济总量偏小,前期涨幅过大的城市,或许调整期会稍微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