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转化医学网
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加"vipmed"可与砖头哥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一药企多位高管密集辞职! ·  2 天前  
解螺旋  ·  速看!20个顶级DeepSeek指令公开!论 ... ·  3 天前  
丁香园  ·  35 岁孕妇来院引产,70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转化医学网

【基础与临床关键对话论坛】2025第四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暨空间组学前沿论坛新春重磅呈现,大咖云集,免费注册中!

转化医学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2-15 14:00

正文

论坛背景

近年来,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从单细胞水平的精准解析到组织微环境的空间动态刻画,科学家得以在分子、细胞和系统层面深入探索疾病的异质性、发生机制及治疗靶点。然而,如何将这些海量的基础研究成果高效转化为临床诊疗策略,仍是当前医学研究与转化面临的核心挑战。

在此背景下, 2025第四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暨空间组学前沿论坛 特设 “基础与临床关键对话” 主题分论坛,旨在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交流平台,推动基础科研与临床医学的双向赋能。本论坛将聚焦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发现,围绕肿瘤、免疫、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临床问题,探讨如何从临床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并通过多组学技术、人工智能与临床数据的融合,加速疾病分子机制的解析、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

论坛特邀国内顶尖基础科学家与临床医学专家展开对话,通过前沿进展、案例分享、技术转化路径探讨及圆桌讨论等形式,剖析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转化瓶颈与突破方向,助力长三角地区在精准医学与转化医学领域的协同创新,为全球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范式。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共赴盛会!

时间地点

时间: 2025年2月28日-3月1日

地点: 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主办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委会

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

新源转化医学中心

上海市遗传学会

转化医学网

协办单位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

上海市医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

基础与临床关键对话论坛日程

大会全日程(点击打开)

专家简介 (按首字母排序)

乔治-伊曼纽尔(George Emanuel)

Vizgen

Vizgen科学联合创始人兼高级技术总监,George在过去十年中一直致力于开发高通量空间分析技术,包括拓展MERFISH技术以分析同一样本中的10,000个基因。George获得了科罗拉多大学的双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

付丽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病理科主任,同时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英国皇家病理学院Fellow,中国科协全国病理学科首席科学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获得首届全国争先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课题组致力于高转移乳腺癌的研究,其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明确提出了高转移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原则,临床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被国际标准采用。

韩泽广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组学与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科研方向:肿瘤(肝癌等)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重要基因功能研究;单细胞分析和应用等。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以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Genetics、JCl、GUT、Journaof Hepatology、Hepatology、PNAS、Annu Rev Genomics Hum Genet等发表论文、综述、社评等,论文被他人引用11000余次,获2020-2023年度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在血吸虫系统生物学研究、肝癌功能基因组及新病因和新机制发现等方面,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等。

刘占举

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IBD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12届亚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AOCC)主席,中华消化病学会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肛肠医师分会IBD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炎性肠病杂志、J Dig Dis副主编;Postgrad Med J编委。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在国际期刊Nature Genetics, Cell Rep Med, Gastroenterology, Gut等发表SCI论文210余篇。

卢大儒

复旦大学

遗传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医学遗传研究院副院长、感染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遗传诊断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常务理事/致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生育健康遗传关怀联盟副理事长; 目前主要从事遗传病基因筛查鉴定与分子机制、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究等。曾获得国家级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项以及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高等教学名师等荣誉。

潘刘阳

转化医学网

长期研究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担任转化医学网董事长、新源转化医学中心主任职务。转化医学网是转化医学的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前沿技术的传播与应用;新源转化医学中心是相关部门指导下成立的民非组织,聚焦在医疗成果转化。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特聘专家,担任全国医药卫生产业行业协会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产学研转化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理事,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秘书长,《生命精准系列读物—肿瘤与基因》副主编,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校外导师。

任善成

上海长征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机器人手术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军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23-)、AsianJo-urnal of Urology(IF=2.6)执行主编、亚洲泌尿外科机器人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一带一路”泌尿系统肿瘤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擅长泌尿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的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主刀完成泌尿系统微创手术逾4000例,其中机器人手术3000余例,完成亚洲首例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和经会阴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荣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国十万例杰出贡献奖。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 Med、Nat Genet、Nat Cell Biol、Mol Cell, Nat Commun、Eur Ur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影响因子700余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批14项。入选树兰医学青年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奖“银蛇奖”一等奖、“国之名医·青年新锐”等10余项人才计划,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

唐惠儒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精准医学,及“前沿生物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伦敦大学博士。曾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医学部SeniorScientist、“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创建主任、科技部973与蛋白质科学重大计划等项目评审专家。研究代谢物功能及代谢组学30余年,发表Nature、Nat Microbiol、Nat Aging、Cell Rep.Cell Rep Med、lmmunity、PNAS、EMBO J、J Hepatol、JACS及Anal chem等SCI论文230余篇,被引1.5万余次(H指数~69)。获批发明专利多项。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会长;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生物学及医学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委员会等常务理事,国际实验磁共振大会(ENC)执委:Metabolomics、《基础医学与临床》等编委,Nutrition Metabolism及Phe-nomics等副主编。

唐天娇

三亚智数生物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三亚智数生物高级技术支持。研究生期间专注于玉米发育生物学研究,曾参与发表一篇《Nature Plants》学术论文。毕业后加入华大智造,积累了丰富的测序仪技术支持经验。现就职于智数生物,负责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多组学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致力于推动前沿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吴立刚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RNA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细胞内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调控、小RNA介导的基因沉默,以及mRNA和siRNA药物的设计开发。在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5项,研究成果获得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ell Biology、PNAS、Elife 等国际期刊专评。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

注册报名

本次会议免费, 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

往届盛况

第三届实况记录

第二届实况记录


首届实况记录

系列论坛鸣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