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主要聚焦于东南亚地区城建国际项目的员工成长与体验,包括属地员工在东南亚的城建国际项目中的成长经历、感悟以及驻外工作的感受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M.Ismed(陈浩龙)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作为东南亚城建国际营销团队的一员,M.Ismed自加入北京城建印尼分公司以来,积极开拓建筑、机场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并深刻认识到市场营销不仅是推动销售,更是建立信任、维护合作关系和提升品牌价值的过程。他热爱北京城建,表示将为公司继续贡献力量。
关键观点2: Shania Lusiantini的工作体验
Shania Lusiantini在BUCG工作两年,作为助理质量工程师参与印尼三宝垄公路项目,负责材料质量控制和物资材料验收报告。她表示在中资企业工作期间学到了很多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和工作实操措施,且文化融合使得工作更加顺利。
关键观点3: 谢剑在柬埔寨诗梳风项目的经历
谢剑在柬埔寨诗梳风项目主要从事技术质量工作,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和积累经验,他从懵懂小白转变为能熟练完成任务的现场老手。他通过与现场工长和监理的交流,增强了专业认识,也提高了实操能力。
关键观点4: 霍朋刚在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公路项目的经验
霍朋刚作为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面对语言障碍和技术规格书限制等困难,他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并与当地技术质量体系融合,得到了业主及监理的认可。
关键观点5: 许明亮在孟加拉BRAC大学新校区项目的感受
许明亮在孟加拉BRAC大学新校区项目工作四年,初到孟加拉时面临语言、风俗文化和管理模式的挑战,但通过沟通协调和属地文化融合,他逐渐适应了当地环境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正文
非洲起航开启了城建国际“走出去”的征程,我们的足迹印在了非洲的广袤大地里;跟随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的脚步踏入东南亚的版图中,BUCG建设的一个个项目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美好期盼。让我们走进在东南亚的城建国际人,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和期盼。
我是M.Ismed(陈浩龙),印尼籍第二代华裔,出生于东加里曼丹,并在美国求学5年。自2018年加入北京城建印尼分公司以来,在BUCG领导同事的关心带领下,积极开拓建筑、机场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与中国同事的紧密合作让我深刻认识到,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推动销售,更是建立信任、维护合作关系和提升品牌价值的过程。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我和投标团队共同努力,顺利保障三宝垄公路项目的成功中标。2022年,公司在东帝汶拓展新业务,我利用印尼语优势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信任,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2023年7月,我有幸受邀参观集团公司总部,并现场观摩了我们建设的北京大兴机场,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作为城建国际营销团队的一员,我深知每个项目背后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北京城建为我提供了无数成长机会,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继续为公司贡献力量,热爱北京城建,回馈这份信任与支持。
(东南亚地区部 M.Ismed)
我是Shania Lusiantini,我已经在BUCG工作2年了,我现在在印尼三宝垄公路项目担任助理质量工程师职务,主要负责材料质量控制及每月物资材料验收报告。我很开心能被国际事业部信任并参加到这个项目中来。在项目工作期间,我不仅了解到很多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也学会了很多工作实操措施。在中资企业工作,我们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融合不同文化下的工作理念。印尼三宝垄公路项目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新的大家庭一样,大家一起为了项目建设的更好而努力,我们相互鼓励、彼此支持,尤其是中国工程师团队对待工作的严谨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工作经历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我也相信等我们的项目建成后,一定是印度尼西亚一道美丽的风景。
(印度尼西亚三宝垄至德玛克高速公路1A标段项目 Shania Lusiantini)
2022年9月,我来到柬埔寨诗梳风项目,主要从事项目的技术质量工作。2年已过,回过头来,不经感慨时间飞快,自己也已经由当初的懵懂小白转变为能游刃有余完成任务的现场老手。我喜欢跟现场工长打交道,能及时了解现场遇到的难点并协助处理,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让我积累了不少实操经验,也激励着我要不断强化专业认识,有时候也会和他们唠嗑聊家常,分享各自国家的趣事,互相积累信任增进关系,便于后续工作开展;也喜欢同监理交流,双方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但总能让我获益良多,关注到以往没注意的现场细节。尤其是当有项目人员休假需要交接工作时,都给了我机会在不同岗位实操锻炼,让我对国际项目的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能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
(柬埔寨诗梳风污水处理及排水项目 谢剑)
我是霍朋刚,来自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公路项目,2022年3月加入国际事业部,在项目担任总工程师职务,负责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项目的主体结构为浅海区桥梁工程。在工作过程中面对业主及监理的质量标准要求高,技术规格书限制苛刻,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我们一起努力克服困难,逐步克服了语言障碍,逐步的满足技术规格书的各项指标,得到了业主及监理认可。在技术质量管理过程中逐渐与印度尼西亚的技术质量体系进行融合,将国内的技术方案专家论证制度,技术方案的交底制度与当地进行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质量管理方面不断的对当地员工进行质量制度宣贯,提高当地的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在技术规范方面,对于在印尼的技术规格书中一小部分质量控制不是很明确的地方,采用中国的技术标准作为管控措施。在这两年多的工作中我逐步感受和认同到城建国际的团队氛围“简单、坦诚、包容、阳光”,今后我们也将共同携手做出很好的成绩。
(印度尼西亚三宝垄至德玛克高速公路1A标段项目 霍朋刚)
这是我在孟加拉BRAC大学新校区项目的第四年,感慨颇多。初到孟加拉时,由于语言、风俗文化以及管理模式的差异,我面临了不少挑战,也正是在不断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快速成长积累了宝贵经验。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当地人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显著不同,在工作中,对一些我们认为合理的事情,他们往往有不同看法。通过持续与属地员工和业主工程师的沟通与协调,我逐渐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这也让工作推进更加顺利。在生活上,我们也成为了互相帮助的朋友,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属地文化融合对项目顺利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驻外多年,在异国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工作,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丰富了我的专业技能,也让我结交了一批共同奋斗的“战友”。未来,我将继续提升自己,立足岗位,为公司和项目贡献更多力量!
(孟加拉BRAC大学新校区项目 许明亮)
未完待续
来源 |
东南亚地区部党支部
编辑 |
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