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谁给问题手机贴上“百亿补贴”的标签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3-27 16: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谁给问题手机贴上“百亿补贴”的标签

“回答我”爆火的冷思考

凤冠成“销冠”,是什么惊艳了时光?

管理体重也要警惕“瘦身神话”

多名学生疑遭“招生骗局”,教育主管部门不能无动于衷



1

谁给问题手机贴上

“百亿补贴”的标签


电商“百亿补贴”再现问题手机!市民张先生反映,在电商平台“百亿补贴”活动中,花费10021元买到的竟是后封机。多次维权未果后,张先生以产品责任纠纷为由起诉商家和平台。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立案。


微评

所谓“后封机”,是指外观和性能与原装新机基本一致, 却被拆封、激活、重新包装的手机。如今,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活动如火如荼。 消费者花费数千元上万元,买到的却是“动过手脚”的手机,当然难以接受。


后封机、翻新机等问题手机流入电商平台百亿补贴活动,并不是个案。 客观上说,由于涉及货源多、环节多、链条长,加上灰色产业手法隐蔽、不法商家“混搭发货”赌被查概率等,监管确实有一定难度。 但是,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平台把关不严,给了问题手机暗箱操作的空间。


电商经济是诚信经济,也是互利互惠经济。 真让利、真正品、真实惠是百亿补贴的底色。别让“老鼠屎”坏了百亿补贴一锅粥。


(北京晚报)


2

“回答我”爆火的冷思考


“早上被王羲之骂,中午被赵孟頫骂,下午被宋徽宗骂,晚上没睡着还要被李时珍骂……”不少网友开玩笑说,自己天天在手机上“挨老祖宗的骂”。这就是最近爆火的“老祖宗回答我”挑战。


微评

在AI助力下,一个个历史人物“活”起来“动”起来 ,他们不复书本中平面冰冷、正襟危坐的形象,而是说着网络热梗,以咆哮式的情绪化表达向屏幕前的网友发出灵魂拷问。 这种画面诙谐、语言魔性、反差感拉满的爆改一下子俘获了众多网友的心。


“回答我”短视频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用新技术和好创意,让历史人物和文化用一种更轻松新颖、寓教于乐的方式走进公众、吸引年轻人。 我们也要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爆改成为一阵风,而是形成可持续的文化消费热点。


“回答我”短视频的爆火,以有趣的创意将公众的视线拉到“老祖宗”身上,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要讲好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的故事, 让人们感知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仅靠一两句爆梗和爽言爽语是不够的。


(广州日报)


3

凤冠成“销冠”

是什么惊艳了时光?


历时8个月零6天,销量突破100万个,被誉为文创“天花板”的国博凤冠冰箱贴人气不减,目前已带动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破亿元,创下国博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


微评

凤冠冰箱贴的原型为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这一国宝级文物本就工艺极其繁杂、气度华贵超然。而在产品设计上,“取其形,赋其神”。更重要的,凤冠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传统宫廷美学无缝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一枚冰箱贴就成了一段“可携带的历史”。


眼下,全国多地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火爆,“为了一款冰箱贴打卡一座城”正成为新的文旅风尚。 不难发现,人们钟情于这些“小摆件”“小玩意”,不仅是为了打卡收藏,更因为其中承载的思想情感。


何以“博”乐?让文物说话,让文化涌动,期待更多古为今美的惊艳创意, 让中华传统之美具象化呈现,也为文化消费增添新的亮色。


(长安观察微信公众号)


4

管理体重

也要警惕“瘦身神话”


自“国家喊你减肥”之后,体重管理话题持续升温。当网友纷纷表示要响应号召时,一些骗术也在伺机抬头。


微评

不想“管住嘴、迈开腿”,又想要快速减肥,还不损害健康,天底下没有这样的美事。 正如几天前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所提醒的,片面夸大、声称通过某种食物、某种减肥产品或者某种偏方就能轻松减重的信息, 通常都是谣言。


或许更有迷惑性的,还不是以短期效果掩盖长期危害。 比如,有意摆出尊重科学的姿态,美其名曰“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打一个“放长线钓大鱼”。 压根就不会有效的产品,硬是借助环环相扣的连吓带骗,实现了“承诺的自我闭环”。


“减肥陷阱”是个老话题,也是相当复杂的治理难题。 细究上述乱象的成因,有健康知识的缺乏,有平台监管的不力,有违法成本的偏低,也有审美标准的单一、“躺瘦心态”的作用,等等。 对此,各主体还须“对症下药”、合力施治,像推进“体重管理年”一样常抓不懈。


(南方日报)


5

多名学生疑遭“招生骗局”

教育主管部门不能无动于衷


近日,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学生遭遇的“招生骗局”。有家长反映,其听信“熟人”介绍,带着孩子来到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西校区就读“五年一贯制”大专。没想到3年后,孩子只拿到一个职业高中毕业证。


微评

招生环节请无关的私立学校老师“揽客”;升学流程和自己的宣传口径大不一致,却直接试图靠一纸“知情同意书”就免除责任…… 回顾此次事件,多处环节都存在明显程序瑕疵。这到底是学生和家长一时失察,还是涉事学校故意瞒天过海、另有所图?


近年来,各地职业大学蓬勃发展,在稳增长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虚假宣传、招生欺诈等行为也时有发生。 这不仅关系到涉事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职业大学自身的健康发展状况。


无论是出于对学生个体前途的考虑,还是从规范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 教育主管部门都不能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大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不仅要增加数量,而且要保障质量。


(光明网)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