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美的第
960
篇文章
对于"美国宪法挡住川普"的说法,我觉得是自由派一厢情愿的想法。
宪法没有挡住他恶毒攻击言论自由媒体自由,没有挡住他在外交上国安上外贸上的肆意妄为,没有挡住他最大限度的使用行政权在移民医保福利各方面的滥权,没有挡住他任人唯亲忠诚考核贪腐横行,没有挡住他攻击司法独立法治权威任命不合格不胜任有严重利益纠葛的联邦法官,没有挡住他把里根党林肯党蜕化为毫无廉耻毫无原则的个人崇拜……
谁再这么跟我说,我拿Constitutional Law的教科书砸他一脸,很重的哦!
from 天龙
今天早上,纽约最大的本地媒体之一《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遭遇“血洗”,一百多人的新闻编辑室一半人被裁,其中还包括主编Jim Rich、执行编辑Kristen Lee。位于芝加哥的报业集团Tronc自从去年9月以1刀的价格收购(没错1刀,外加继承经营和养老金负债)了《纽约每日新闻》之后,裁员了消息已经传了很久,不过这样规模的血洗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主编Jim Rich在推特上说:如果你憎恨democracy而且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在暗处不受监督地运行,那今天对你来说是个好日子。
《纽约每日新闻》是纽约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上世纪40年代发行量最大达到480 万,现在只剩下了当初的零头都不到(26万),但他们在纽约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大,《纽约每日新闻》和《纽约邮报》(就是营销号搬运工们除了Daily Mail之外最爱的那份报纸)每天早上头版争奇斗艳是纽约的特色之一,获得过11次普利策。
Tronc集团在这其中“功不可没”,Tronc旗下的拥有美国多家本地报纸,除了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之外,还曾经拥有洛杉矶时报,今年6月美国华裔首富黄馨祥刚刚从Tronc的手中收购了洛杉矶时报。(我给端传媒写过一篇文章
[链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626-opinion-huasirui-los-angeles-times/
]
)Tronc在新媒体转型中一直非常失败,当初雄心勃勃把自己的名字从Tribune Publishing改成Tronc (TRibune ONline Content)就是下决心的一种方式,结果被囧橄榄狠狠嘲笑了一番,成为行业笑料,NY Daily News被收购之后情况也没有什么改观。
Tronc今天早上在裁员的邮件中表示要将《纽约每日新闻》的重心放在breaking news上,结果同时还裁掉了整个社交媒体团队,感觉管理层可能以为整个社交媒体团队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发发Fb发发推特谁都能做吧。结果今天可能是裁员了之后没改密码,他们的推特开始发一堆表情包。
美国的地方性媒体也不好过,即便是在纽约,除了《纽约每日新闻》这次血洗之外,去年另外两家地方性媒体DNAInfo/Gothamist还因为成立工会遭遇川粉老板报复被直接关闭,所有员工瞬间全部失业,而且直接把网站关了记者们连自己以前的作品都找不到了,后来DNAInfo/Gothamist被当地电台WNYC接手了之后才得以复活。
Daily Beast报道,一位老员工评价这次《纽约每日新闻》被血洗时说:“Competing with the New York Post is over. Competing with the New York Times is over. That was our pride and joy. That’s in the past”
一个时代结束了。
from Sirui
2016年11月9日,我们最后一期通讯送抵各位会员的邮箱,结束了四百多天连续不断的“邮件轰炸”。在那之后,不管是微信后台留言、专栏文章评论还是选·美读者群讨论,都有热心朋友希望我们能恢复会员计划,继续分享我们对美国政坛的解读。
选·美小密圈即选美 iAmElection 栏目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推出的全新会员收费模式,年费由过往超过400元降为现在的199元(人民币)。
目前已经加入小密圈的嘉宾包括:大家都熟悉的 talich,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博士林垚,财新世界说北美记者庄巧祎,政治风险咨询公司研究员封楚诚,布朗大学政治系博士生张哲,新媒体 NowThis 编辑华思睿,印第安纳大学法学博士生柯振兴,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生焦姣,福特汉姆法律博士生俞浚哲,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司法研究博士生游天龙,选·美脱口秀“说沈马”主播沈辛成,杜克大学医疗政策助理研究员钱静远,Fusion 传媒记者牛牧歌,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刘冉,休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生李海默,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政见创始人方可成,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刁大明,西北大学新闻学学士、硕士杨伊人......未来还将有更多北美各大高校的青年社科学者和在美国活跃的媒体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