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珂,电子工程学博士,人工智能专家, 拥有十几年供应链设计、研发经验,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供应链领域的应用, 2016 年创立飞榴科技并于 2022 年获评福布斯中国商界 20 位潜力女性。
飞榴科技, 2016 年由费翔、刘珂和卢维成三位供应链领域的专家联合创立,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为国内外数千万家服装工厂、设计师、品牌客户等提供柔性供应链服务,是集采、 供、销一体化的“云工厂”平台,先后完成 7 轮融资,获得字节跳动、高瓴资本、 GGV 纪源资本、软银中国、渶策资本等一线创投上亿美元的投资。
把国际快时尚的技术带给千万小厂
记者
:说到飞榴科技,它被定义为是一家 “AI +服装”的柔性供应链服务公司,那么它到底属于哪一个行业,它是服装行业的衍生, 还是科技领域的纵深?
刘珂:
众所周知,服装是一个非常古老、传统的行业,而 AI 又是非常新兴、前沿的一种技术, 那飞榴做的事情就是用一种比较先进前沿的技术,来给这个古老的、传统的行业赋予生机。早期的服装生产经常是大批量的订单, 一次的话, 通过订货会,会给到工厂几万件的订单,工厂接了订单以后,就要安排它的生产计划,排出生产计划以后,按照准时、保质、保量的原则进行交货。那么从需求端来说,品牌方会把这样的一个订单,分交给它的渠道进行销售。但是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对于时尚的感知的迅速变化,导致市场的不断波动。
记者
:我们现在说叫快时尚。所以消费者他的这个需求,对于反馈的要求更快速,而且变化也更多。
刘珂
: 是。
记者
: 那我们回到飞榴科技,既然它是一个 “AI +服装”领域的柔性供应链服务公司,具体来说,它主要提供怎样的服务, 如何去赋能一家传统的服装企业?
刘珂
: 这个就要从我们创立这家企业的初心说起,因为做这样的小单快返、柔性生产, 正如刚才所说, 它最早的时候是从大的一些快时尚公司发起的。它们从整个一套快时尚、快返供应链的战略的咨询,底层架构的搭建, 设备的改良,包括系统的提升,打造了一整套的快返供应链体系,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那后面当我们把这一块的内容想在国内进行一个推广和复制的时候,我们发现国内的企业还是存在着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 它没有办法像一些国际品牌一样, 花比较长的时间,比较多的人力进行前期的一个流程梳理,到后面的一个系统改造。它希望有一套更加标准化的,更能适应国情的系统,能够帮助它们迅速提升它们的水平。
那既然没有这样一套系统可以帮助国内做成这件事,那我们能不能去做这样的一套系统呢?这就是我们当时决定做飞榴科技的原因。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创业初心很简单, 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上对于这种 SaaS (软件即服务)解决方案的需求, 我们自身也拥有这样的能力, 我们认为是可以为这个市场创造一个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的。
如何让传统客户为新技术买单
记者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公司框架搭建之后,在第二阶段真正的推出能够本土化的产品,而且让客户接纳和买单,这个过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珂
: 这是一个非常难,充满了曲折和挑战的过程。从我们初代产品的打磨,到真正的商业化, 中间大概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服装它的赛道是非常大的,工厂特别多, 40 万家加工厂。
记者
: 中国有 40 万家的服装加工厂。
刘珂
: 对, 但是这个也使得它的整个需求场景特别复杂, 最早的时候,当我们的初代产品设计出来的时候, 我们将初代产品向工厂的老板进行推广。工厂老板分为两种,一种是他对数字化,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认知。另外一种就是说他很喜欢,很想拥抱这样的新技术,之前也花了很多钱,也投入了很多的设备,但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一个效果,所以他对是否有这样的数字技术来改变服装这个行业是心存疑惑的。
记者
: 有一类是不相信技术, 有一类是不相信你。你都得去说服他们。
刘珂
:是的。我们去跟工厂的老板沟通,把我们的系统引入到工厂里面。工厂给我们的试错期是比较短的,经常是这个系统刚上上去,过了一个礼拜,工厂 老板觉得我没有看到想要的效果,工人的使用比较复杂, 你的系统和我的场景不太适配, 那他就会直接告诉我们说这个系统我不用了, 你们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你们把这个产品再改一下。国外的话,最早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添砖加瓦, 我们觉得我们是有这样的一个国际视野,这样的先进经验来进行升级的, 但是发现很多东西你需要去考虑本土的一个接受程度。
最早的时候, 我们的产品是通过 RFID (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卡去采集工人信息,比如他在每一个站位生产的数据。工人当时最早的时候,他去站位上面, 他要刷一个卡, 他做一道工序,他要刷一个卡,车间里面有很多卡, 然后车间还专门要派小工去进行绑卡。
记者
:这个过程太复杂了。就是这个复杂的过程,也会进一步阻止可能本来就不是特别愿意去接受数字化、智能化的这些传统的工厂。那么,整个过程经历了多长时间,迎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机, 转机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刘珂
:其实就是我们带着产品团队走进工厂,跟工厂的工人同吃同住, 那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包括我们的 CTO (首席技术官)卢维成卢博士, 很多代码就是在工厂轰鸣的机器声中,不断修改出来的。到了某一天, 在这一家工厂上线以后,工人发现非常好用,我非常愿意接受, 那么后面的整个推广就很顺利了。
记者
:无数日日夜夜撰写代码,不断更新, 不断跟用户、工厂,跟我们的工人大家去沟通,最后让我们工厂的工人说,好,我喜欢。可能到那个时间点,整个创业的第一个阶段才稍微可以松一口气,因为我的产品真正被工厂、被工人、被使用者接受了。
从软件到平台打造云端供应链管理体系
记者
: 前面您给了我们一个数据,就是目前整个中国可能在服装领域的加工厂有 40 万家左右, 那很多的可能是以中小工厂为主。那么目前国内所有的这些服装加工厂当中, 开始采用这种智能化、数字化的工厂,在其中大概占多少比例?在这个当中,目前是我们飞榴科技的客户的又占多少比例,还有多少的拓展空间?
刘珂
:现在的 40 万家加工厂,它像一个冰山一样,80%都在水面以下, 真正开始意识到要做数字化,能够去做一些事情的不到 20%。那么,这些不到 20% 的工厂使用先进的设备,带来一些改造以后, 它的产量会得到一些提升,比如说年产量能够破千万,那能够做到年产值破亿的这种可以说凤毛麟角, 40 万家企业里面不到 1%。
对于飞榴来讲, 我们其实不仅要帮上面的这 20%,这种我们说的比较靠头部的,更多的是下面 80% 的这些,就是几乎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信息化改造的工厂,帮它们能够从现在的靠天吃饭,有订单我就找几个工人来做一下,没有订单我可能就在生死线上面挣扎的这些工厂, 能够帮它们更加稳定。那一方面是靠系统,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给到它们稳定的,适合它们生产的订单。
记者
: 所以飞榴的第一步是我在这个深度上打造了我的技术壁垒, 我打磨出了这样一个能够适应中国服装生产制造工厂需求的SaaS (软件即服务)的柔性供应链的管理体系。那您刚才说到,可能第二步就是我们飞榴科技又增加了第二个产品功能。这个功能是不是帮大家去输送订单?
刘珂
:是的,这是我们的“黑袋子”这样一个 APP。
记者
: 叫“黑袋子”。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
刘珂
: 因为,比如说去上海的七浦路这种批发市场,你要是作为消费者去拿货,就是散客的拿货价和批发商的进货价是不一样的。那这个老板、老板娘,怎么能够看出您是一般的这种游客, 还是这种拿货的,都经常是看你如果是拿一个黑色的马甲袋,然后把各个款装进去,那就是批发商来进货。
记者
: 所以,这个黑袋子背后是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意思,所以这就是等于帮我们来进货、上货,等于货源的一个平台的。
刘珂
: 是的。比如说前几天有一家在新加坡的一个跨境电商公司,那个跨境电商公司叫 LIFO,它们是打算在中国开一个公司, 专门利用中国比较好的加工厂的这样一个优势, 把它的供应链部门放到中国来。所以,它本来的规划是在中国打造一个 100 多人的供应链团队, 然后给它新加坡母公司进行供货。
记者
: 等于它的母公司的销售是面向全球的,但是它看好的是中国的供应链的能力,所以它本来是要 100 多人在中国来建这个供应链的能力。
刘珂
: 对,后来和飞榴合作了以后, 觉得我直接就可以利用飞榴的“黑袋子”平台上面找工厂的能力, 然后去找到这样的供应链来为我服务,所以它最后在中国只设了一个两个人的团队。
记者
: 通过飞榴,为它们构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后端供应链体系, 它并不需要设立如此多人的实体供应链平台,而可以在“黑袋子”上有 一个云端的供应链平台。
刘珂
: 是的,而且我们有专门的品控的团队、跟单的团队,我们会对下到我们平台上的订单,分到工厂以后,工厂入驻的时候会有验厂的流程,我们会去帮它们看工厂,来评估,确保这个工厂它是按照前面的品质要求、品控要求来进行生产,而不是说我发过去就管不了了。我们在系统上面也可以看到他每天裁了多少、缝了多少、后整了多少、质量问题多少, 整个进程, 包括对于客户来讲, 它即使是在新加坡,它也可以看到它在国内的生产情况。
做服装行业的Uber
记者
:从整个创始团队对未来的发展来说,你觉得服装是可以被替代,不断融入到其它的产业,还是说你想深耕在服装这个领域当中,把它不断做强做大?
刘珂
:从目前的整个发展来讲,我们的 slogan(口号) 就是世界是我们的工厂,让做衣服更简单, 我们成立开始的初心就是这样, 我们本身就是把一 些 global (全球)的最先进的 best practice (最佳实践) 给到中国工厂, 又在不断迭代中为更好服务全球来做准备。所以,本身服装就是一个比较宽的赛道,产能、产值都比较大的一个行业。所以, 一方面我们把国内的这 40 万家中小加工厂,包括一些头部的工厂服务好。另一方面,通过跟抖音合作,我们也有大量的订单带给国内,甚至是以后 global (全球)的一些工厂,去进行这样的加工和生产。比如说最近的“交个朋友”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