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奇葩大会》来了一位盲人,他绝对是视障群体里的“奇葩”。
他玩杂志,做媒体,搞培训,做很多事情,都是他喜欢做的事情,他的人生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
他认为,
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
从小双目失明的蔡聪,被医生诊断为不治后,周围的人都对他表示惋惜:“这小子这辈子算完了,差不多就这样了。”老师也不断对蔡聪说:“千万不要有其它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周围的环境似乎都在给他传递一种信念,“你的人生就这样了”。只要你的眼睛盲了,你的人生仿佛就已经被定格,已无任何其他选择。
然而蔡聪不认为是这样,在他看来,伤残它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特点。
这些年他一直在给大众传递一种新的理念,他认为“伤残”或者“视障”只是一个人的特点或者条件,真正让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的是,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太多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不光对残障有,对性别,对种族,对贫困,对很多很多都有。它像一种信念一样,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说:“如果有更多的和残障有关的家庭在遇到残障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告诉你,其实你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那他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真的换了一种新的活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阿甘正传》
这让我想起了奥斯卡电影《阿甘正传》。
影片开始不久,阿甘的妈妈就告诉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句话,You are no different than anybody else is.(你和别人没有任何的不同。)
说完这句,电影的画面便跳转到了另一个场景。一个中年男人对着阿甘的妈妈说,你的孩子有点不一样,这是镇上一所学校的校长,校长说阿甘的智商测试只有75。阿甘的妈妈则立即回应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阿甘的妈妈说:“他不该去上特殊学校,阿甘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得到机会。”
坐在办公室外面的阿甘,默默的听着妈妈说过的话,阿甘的妈妈无时无刻的都在给她的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念,你和别人没有任何不同。
我和别人没有任何不同,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
正如电影片头和片尾都出现过的那片羽毛,它仿佛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随风飘零没有定数,你不知道它最后会在何处落地,就像阿甘的妈妈一开始并不知道会成为阿甘的妈妈,就像阿甘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智商只有75。
人生遭遇无法左右,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
阿甘不介意别人的拒绝,也没在意别人的嘲笑,因为他根植于自己的信念,他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
他不停地奔跑,跑出了很多东西,跑出了大学文凭,战争英雄,还有很多人从他的奔跑里,找寻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在他人看来,他已然是世俗的成功者了,甚至是人们的精神导师。但是对于阿甘来说,他只是在跑他自己的人生,跑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活法。
年过75岁的玛莎,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却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女性之一。
她出生贫困,不到10岁便去当保姆补贴家用。因为外形不错,后来成为了百货商场的模特,靠着当模特赚来的钱,考入美国顶级女子学院之一的纽约巴纳德学院。
同年,和丈夫相识并结婚,然而婚姻又给玛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为了支持丈夫的学业,玛莎不得不把事业和学业中断一年。当她想重返模特行业的时候,却又发现已经怀孕,只好再度放弃这份工作,转而成为一名证券经纪人。
好景不长,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她失业了,最后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
但即便如此,她仍然选择活出自己的美丽人生,玛莎和丈夫花掉所有积蓄买下一间旧农舍,刷房子、种蔬果、玩园艺、搞家装…。她花了3年,把这几年自己做家务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美食飨客》,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受到家庭主妇们的喜爱。
玛莎迅速红遍美国,
“玛莎”不单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活法的代言。
随后,一场官司让她入狱。
她被分配去打扫监狱卫生,但凡只要是她打扫过的地方,都一尘不染。她每天坚持锻炼、教狱友做美食,还在监狱里开设瑜伽课,空闲时间还编写了下一本新书《玛莎法则》的提纲,甚至她还教狱友创业知识。
阿甘总是提起妈妈和他说过的话:生活就像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即将面对你的是什么。
玛莎却用个人的经历告诉你,人生,不过是换一种活法。
无
论命运把你放在什么地方,你仍然可以选择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人生简直是一部传奇,对玛莎而言,她不过是一直在为自己而活。
驱使她开挂人生的动力来自于她内心的召唤,而不是别人对她的眼光,不是环境对她的影响。
心理学把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正如蔡聪说的,对于盲人来说,只有三大传统行业的路可以走,乞讨、卖艺和算命。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你进入盲校,在盲校里面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将来你是要去做按摩的。
可是蔡聪心里不这么认为。特别是当他和Haben Girma有过一次交谈之后。
Haben Girma是天生失明、失聪,却成为了第一位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聋哑人,她曾在2015年获得美国白宫引导改变领袖奖,并有幸受到奥巴马总统的接见。如今,她是一位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律师。
她告诉蔡聪,
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姐妹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父母生命里面最珍贵的礼物。
自己和其他人又确实有些不一样,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医生说,不过是换一种活法。于是她学盲文,学定向行走,做她感兴趣的一切事物。
Haben Girma觉得人们往往会对残疾人抱有消极的态度,总是假定盲人不能做一些事,坐轮椅的人不能做一些事,但实际上,一切皆有可能。
而她自己,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如今,做了父亲的蔡聪依然在用他的行动和工作告诉世界,
每个人的缺陷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命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发展,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对于孩子的教育,他有着同样的观念:“
我们从来没有没有想过,是不是我们教育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我们所有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视角改变我们的教育呢,这是社会模式带给我们全新的思考方式,它的基础在于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拥有同等的生命价值和尊严。
”
有缺陷,有挫折,有问题,但它就是这么一件事而已,它并不意味着你其他方面有问题,并不意味着你生命的整体都有问题。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发展,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命运可能会给我们玩笑,生活可能会给我们坎坷。
也许你会像玛莎一样经历各种人生的坎坷,也许你会像阿甘一样遭遇各种环境的嘲笑,也许你会像蔡聪一样面临各种身体的缺失。
也许,你也可以像玛莎一样活出丰富的人生,你也可以像阿甘一样跑出自己的命运,你也可以如蔡聪一样无视缺失的影响。
也许,你也可以尝试着,换一种新的活法。人生遭遇无法左右,但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
···
作者 | 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微信公众号:不懂点心理(ID:bddpsy)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
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
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如果你曾经仔细想过,就会发现,
真的真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限制你的活法
,除了你自己。让我们卡住的,是一个个固着的想法、偏见,最经不起推敲,当你开始真诚地面对自己,虚假的限制就会不断瓦解,新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或许成长的路有八万四千条,而脚下的第一步,一定是从认识自己开始。
2017年,
张德芬空间为你打造了一所心灵学院
,汇集各领域大咖心灵导师,线上系统课程、线下丰富活动,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心灵空间。
不论你身在何处,我们愿意陪伴你一起成长。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
你是最重要的人 | 2017心灵学院全年会员招募
2017全年会员招募正式开启
一所
开
放的心灵学院
全球资深心灵导师陆续进驻
心灵·艺术·生活
滋养你生命的丰富
为你打开成长之门
生命是一场永无止息的流动
愿你悠游
自在
步履不停
张德芬空间·心灵学院
3月21日
之前报名
享受
早鸟价
998元
3月21日之后报名
恢复原价
1198元
报名方式
1.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报名
2.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即可直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