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你所谓的慈悲和善良,可能也是自私,只是样子好看点罢了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8-10-20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S EP306






人是最会欺骗自己的生物

他们常常用着最冠冕堂皇的言辞哄骗自己的内心

用最充满光辉的外衣为自己的自私加以装点


01.


很多人所谓的无私其实深层次里都是自私。


那些所谓的无私奉献的最终导向都落到了自身的满足上。那些被认为是不假思索的奉献,极有可能是一场早已习惯的表演,不假思索的模式很多时候是一种逃避,因为越往里挖,越能遇见人性的晦暗。

那些在饥荒年代减免赋税的官方行为,并不是因为统治阶级真的是体恤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看到前朝的历史中曾经记载,大荒之年,饿的发疯的民众最容易揭竿而起。诸多公司的慈善行为,并不是因为大boss们真的对苦难中的人们充满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很可能他们只是为了公司的品牌红火以及更多的利润而采取的一次催泪营销。有些父母态度强硬的要求子女按照他们给定的人生路去走,也许并不是他们真的那么爱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他们需要孩子来完成他们认为的正确无误的意志,让孩子能够成为他们的延续,也因为是他们,而不是孩子需要更多的保障。

其实,本不应以不良善的心来揣度人的行为。有人说,就算是表演,只要表演的好也是会带来些许的慰藉,结果确实温暖了不少人啊。 但对舞台后赤裸的演练视而不见或不听不闻,甚至刻意回避,就如同一把快刀,一刀下去已然断命,而骨肉却依然完好如初。大家都说这是皆大欢喜,岂不至愚?



02.


人间又有多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呢?爱一个人,一定不是没由来的,哪怕所谓的一见钟情,也是通过某些触动而起,要么是皮肉,要么是心灵,总会有那么一个原因的点,或多或少的让我们以为有了“爱”的感觉。这均是相互的,是有条件的。哪怕是所谓的出世间,很多被称为伟大的东西,也都是在诸多条件的前提下得以在人间铺展开,缓缓推进的。

美好的愿望总是令人向往的,比如无我的爱,全然的慈悲,一味的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东西在现实中极为稀有,所以才让我们这么渴望眼见它,那么渴望感受它,才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想要去追求。

如果一个人极其坦诚,尤其对自己坦诚,他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人骨子里的不良善,或者恶,本来就是存在的,这跟你受了多高的教育,拥有多少的金钱,有什么身份没有关系,它是本然存在的。也许,一个人受的教育程度越高,拥有的东西越多,地位越显赫,那些不好的因子,能够显现出的机会有所减少,或者,是这些又高有多的东西把他们自己给蒙蔽了,他们在行恶的时候,在自私自利的时候,他们根本不觉得这是在行恶,这是在自私自利。 丰富的知识和讲述故事的能力,让他们有足够漂亮的言辞让听众认为理所应当并获得自恰。 然而,一切仍旧存在。



03.


一位佛教徒,反自己人的劣根性而行事,想要摆脱这固有的、被命名为贪嗔痴的东西,这是值得赞叹的, 因为每一位敢于跟自己斗争的人,都称得上勇士。 佛教中对财色名食睡等诸多的禁忌都是在引导我们跟自己的“顽疾”斗争,跟这个我们往来世间,六道轮回的因做斗争。如果说这世界上,真有值得顶礼膜拜的人,那些敢于直面自身丑陋,并勇于对自身的丑陋切割的人一定是其中的一个群体。

人的产生和存在方式决定了人自私的属性,佛教所讲的慈悲是与这种属性正面相对的。也许一听到慈悲每个人心中就会想到慈眉善目的菩萨,就会想到救苦救难,会想到世尊割肉喂鹰,会想到奉献所有。慈悲最深层次是对“我”的舍弃,但有一点的“我”,慈悲就不能达到彻底。


反观一下我们自身,当我们去市场里面买了好多的鱼去放生,我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到的真的是对生命的怜悯和救拔?还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功德的积累 (实际上,这最多能得到些许的福德而已) ,为了让自己以后的生命能提升到另一个状态?当我们把手里的零钱丢进路边乞丐的碗里,我们想到的真的是对一个和我一样的人的同情和悲悯,还是为了获得自己内心某种念头的释放和平衡?当我们兢兢业业为了佛教劳心劳力的时候,我们想的真的是为了正法久住,让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还是为了让自己认为的生命价值观得到践行,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另一种形式的慰藉?

无论是有形的我还是无形的我,都还是为了我。假如所做的一切于己没有任何作用,没有任何的好处,我们所谓的慈悲还能发起来吗?我们的奉献还经得起考验吗? 至此, 所有的傲慢都应该羞赧至极,所有求取交换的心都应该立刻窒息。

圆满的佛陀知道,那些被世人所行的慈悲难能经得起激烈的考验,所以在《普贤行愿品》譬喻云:“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华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没有五浊恶世的众生就没有智慧圆满的佛菩萨,大悲救度众生实则是在成就自己,上上根器者几希,所以世尊如此循循善诱,方便言说度众至愍。或借此,许众生能慢慢增上,发起稍比以往更纯粹些的心,更接近慈悲的念。



04.


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也许我们常听到某人说某某人有什么缺点,大多数情况下,眼见别人有如此缺点的人,往往自己身上也有此缺点。此法与人与己,都可拿来对照试验一番,神奇灵验之处,屡试不爽。

相较于那些坦荡的恶,我更憎恶那些伪饰的善。所以,我常常憎恶自己,憎恶自己不要脸皮的恶,更憎恶自己虚伪的善。 我常常邪恶和虚伪 (当我这般诉说的时候,也许是另一种更大的虚伪) 。自省是一种能力,而自我安慰和麻痹是一种天性。一般人多少都具备些许自省的能力,这种能力越用就会越来越多,而不用就会丢失,因为随着自我的强大,自省的心会越来越羸弱。但自我安慰和麻痹却是每个人天生都具备的,并且这种天性若让它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它则会疯长,会变得越来越强壮。

卑鄙的“我”的行径虽不是昭然若揭,但留下的蛛丝马迹也在向我们隐隐透露着真相。

“我”应当拿着一把滚烫的长矛,捅进自己的心脏,这样心中的血液才会脱离躯体,流进散发着湛蓝空性的海洋!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僧侣酒吧沉思记

入欲望都市,战胜或满足

疼吗?疼!为什么不放手?放不下!

给您一套量身订做的成佛手册

佛经中实力打脸小案例

佛陀的沉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