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三国演义》14回结尾和15回开头
【原文】却说张飞引数十骑,直到盱眙来见玄德,具说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众皆失色。玄德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关公曰:“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关公顿足埋怨曰:“你当初要守城时说甚来?兄长分付你甚来?今日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是好!”张飞闻言,惶恐无地,掣剑欲自刎。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
【解析】张飞喝酒误事,丢掉了徐州,大错已成。稍有根基的刘备再度进退失据。这短短的一段,展示了刘备作为领导的高级权谋术:
一、刘备对情绪的控制。
1、长叹
徐州丢失的消息传来,众人都大惊失色,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刘备多少年的积累,瞬间灰飞烟灭。但是,刘备却没有任何的慌乱和情绪,而是长叹了一句“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领袖风度,稳定了军心。如果刘备任何的慌乱,立即就会给军队注入慌乱,组织立即崩盘。
2、默然
任何人第一时间,都会关心自己的家人安慰,但是刘备没有问,在关羽带刘备问之后,刘备依然保持了沉默。这对情绪的的控制到达了什么层级?这不是刘备的无情,而是刘备此时不能儿女情长,不能把焦点放在家人身上,而是在在脑子中迅速计算利害,没算明白前,不能够有任何动作。
3、大哭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没错,但是刘备的哭,和一般人不同。别人是情绪失控下的哭,而刘备是把哭当成工具,知道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不哭。如果一开始听到失去徐州,哭,这才是失控,直接就是无能的表现。但是说服了张飞之后,才哭,这时候是征服张飞的需要。
二、刘关张在失去徐州之后的职场标准反应。
1、关羽的询问和指责。
关羽这时候是个好的二把手。这个情境下,关羽做了三件事,一是,嫂嫂安在,这是刘备想问,而无法直接开口的问题,二是,直接指责了张飞。一般人会为张飞求情,如果求情,肯定是大错的。这会让刘备丧失后续施恩的权力。而直接指责,恰恰替刘备说了心里话,最后就是陪哭,表达兄弟同心。
2、张飞的无语和自尽。
面对失去徐州的指责,张飞没有做任何的辩解。大错已成,何从辩解。直接担当反而能够让人能够有意思的怜悯。人不怕犯错,怕不承担责任。张飞也不傻,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抹脖子,就是一场表演,张飞一来的确内疚,二来也是明知刘备不会杀他,当众给刘备一个处分的台阶。
3、刘备反而安慰张飞。
作为一般人,过去就是几耳光,踹下去,打骂一阵,但是刘备没有任何的指责,反而为张飞开脱,说他这是一时的失误。刘备是个极度理性的人,他要考虑的是,当下的局面如何破,未来怎么走,张飞还要用,杀了不是自断臂膀,不如为其开脱,反而加重张飞的内疚,更加能够为我所用。
三、该事件的处理,体现了刘备高超的权谋计算能力。
1、首先稳定军心
一个组织出现了这么重大的危机,每个人都看着,如果刘备稍有一丝的慌乱何不淡定,下面的人恐慌的心理,立即就会蔓延。所以,只有表现出淡定,大家才有主心骨。这才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刘备立即知道核心的问题所在,这是一种大局观。
2、其次团结内部。
本来自己就弱小,还失去了地盘,如果这个时候,再杀了张飞,岂不是自掘坟墓?此时此刻内部的团结是压倒性的,刘备通过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让张飞充满内疚,让关羽看到刘备的情谊,让周围的人看到了刘备核心层的稳定。
3、判断未来局面。
所有人都会面对大事件的时候,都会立即蒙圈,不知道如何时候,都会在懊悔之前的行为,但是真正的高人,都是立即判断当下局面,找到核心所在,刘备立即就计算出,吕布不会谋害家人,还能够设计来救。这个简单的推理,看似简单,其实在那种时间内保持冷静计算,非一般人能做到。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刘备具备的权谋家的所有素质,控制情绪,冷静计算,把握大局。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所谓的大错不诛,就是如此,能利用犯错人的内疚心,让其更加的听话,顺从,不然学费白交了。
权谋网,让你的职场少走十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