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决定了
在大部分的市场,基于各种不对称带来的套利空间已经非常小
,一个领域,一旦被某个玩家撬开一个口子,证明可行
(至少看起来可行)
,那么这个信息会迅速被充分扩散,被市场充分消化。
我入行之初,原先只有BAT这样的大公司有战略部或者战投部;而现在,现在几乎超过百人的公司都会设置类似部门或者职能。
大家对市场所有的新东西和动向都保持狼一样的嗅觉,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很快被各个公司的战略部、投资部以及VC/PE/HF的分析师过度研究,信息的传播和消化的速度都超过任何时期。
第二点决定了
供给端的变化,基于上面消化的信息,科技公司会迅速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会导致在供给端会迅速膨胀,把需求端的潜力提前挖掘出来。
原本需要两年时间细水长流去挖掘的需求量,被压缩到一年甚至半年时间里了,时间和空间被迅速扭曲。
譬如我们看到:狼人杀火了一个,可以预见一个月内马上会出现无数个。大逃杀游戏火了一个,大厂小厂几个月里迅速推出。充电宝火了一个,接下来马上出现一堆充电宝。如此等等。
投资经理和分析师都喜欢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事情的天花板有多高?譬如用户能做到几亿,收入能做到多少?而实际上,
当每个人都去这么思考的时候,市场已经发生变化。
测量天花板的动作本身,会改变市场。
传统的竞争理论,譬如迈克尔波特的那套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牛顿物理学的假设,譬如说这个市场有200多亿,那就是200多亿摁死了。
牛顿物理学的隐含假设是基于静态规则,而量子物理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测不准”
,就是测量的动作本身,会改变被测量对象的形状和大小。
在互联网领域,信息流动的复杂性以及资源配置的任意性,导致互联网进入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当所有的人都拿着尺子去丈量这个市场的时候,市场本身已经被改变。
譬如说一个市场的理论用户天花板有1个亿DAU,大家放下尺子的时候,留给你的其实只有3000万DAU了,因为市场进入剩余7000万的用户抢夺之后,供给端会迅速膨胀,市场立刻会变得拥挤不堪。
对大部分的玩家来说,走完三分之一即是全程。
Term Sheet上的墨迹未干,风口已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