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律媒智库
懂律师,懂法律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律媒智库

5名青年律师合著新书 | 如何面对AI云涌的世界?

律媒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2-11 17:50

正文



我们全都注意到,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它们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影响律师工作,暂时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前贤们描述过一片又一片美好的场景,但这些场景似乎遥远得像科幻小说,软件公司们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AI工具,除了像百度的文心一言等没有针对性领域的泛类大模型外(我们称之为通识类AI),也不乏阿里的通义法睿这类针对法律领域的垂类大模型(我们称之为法律类AI),但可能出于法律人特有的保守,也可能出于对工具尝试成本的抗拒,不管通识类AI也好,法律类等专门领域AI也好,在本书写作之时大多数律师对只是对其作壁上观。

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不管律师行业如何保守和谨慎,AI工具厂商们的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或多或少地听说了AI工具可能存在的好处和弊端,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AI云涌的世界?

有鉴于此,我们五名律师,便开始思考:当下AI工具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影响我们的律师工作?或者更直接的,当下的工具,哪些能为我们所用,直接体现其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的价值?再进一步的,我们这本书应该做什么?

一、我们所承载的任务

首先介绍下我们自己,我们是江苏省无锡市的执业律师,本书是无锡太湖法律服务中心的课题成果。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确定了我们的任务:我们要修建一道桥梁,而这道桥梁连接了律师们的应用场景和AI技术。

当课题结项、印刷成册时,我们也很满意地看到我们最终实现了我们的目标。我们探索了律师工作中最常见的28个应用场景,并将其为四大板块:法律研究与文书准备、日常办公与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与咨询沟通、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

对于每个应用场景,我们又探索了多个示例,以期能够触发读者更多的思维风暴、产生更多的场景联想。当然仅仅是应用场景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抛出问题时,我们必须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子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桥梁作用。因此针对每个场景示例,我们又探索当下可用的AI工具,并列示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工具当前能够实现的优良效果。

针对每个场景示例,我们并没有穷尽市面上存在的所有AI工具,实际上我们也没有能力去穷尽测试市面上存在的所有AI工具,我们只是列示了我们觉得好用的工具,或者说我们认为虽然目前不是很完美但写作之时尚没有可以取代它的工具。

有鉴于AI工具正在日新月异地更替,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更重要的可能不是工具本身,而是我们的应用场景,以及使用工具的方法。这才是本书作为桥梁的意义。

二、本书的使用方法

我们在对本书作框架设计时是以工具书的思路进行构想的,读者光浏览目录就能清晰地了解每个应用场景及其承载的功能,从而能够快速定位到目标场景,找到对应的AI工具以及使用方法。我们期待读者能够耐心地读完每个场景下的每个示例,我们希望这些示例能够给读者更多的联想,探索专属于自己的应用场景,甚至能够组合出自己的AI工具使用套装,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文档处理质量,减少读者在日常工作中的繁琐任务。

但在建议使用之时,我们必须要提示读者注意使用AI工具过程中的防范性规则,对此我们在每个场景中都提示应当注意的事项,并且我们在第六章向读者展示了律师在应用AI工具过程中的管理规范。无论如何,我们要捍卫客户隐私,要保护数据安全,也要对我们的工作成果承担律师应尽的责任,以及坚守其它我们所珍视的价值。

我们已经知道,AI工具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可以降低我们的工作成本,协助我们展开执业活动中的风险分析,甚至我们也认为AI工具可能会给我们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但我们也坚持这样的观点:尽管AI工具带来了众多好处,但AI工具并不能完全代替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法律领域涉及复杂的人际沟通和对人性细微方面的理解,这是AI工具目前无法实现的。因此,律师的核心工作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不会被AI工具取代,而是通过AI工具得到增强和扩展。

尤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在我们课题成果结项后短短几个月内,我们已经收到来自各个律师协会、公证处和仲裁委的邀请,向各个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和相关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的研究内容,教大家如何用上AI工具,而每一次讲座都获得了听众的满堂喝彩和高度认可,讲座后还有听众私信来表示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认可和感谢。这一方面体现我们这个行业对AI工具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工作确实是对我们的行业以及相关的司法行政部门具有启发和生产力提升的意义。

三、我们应当直面AI工具的更新迭代

我们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撰写时间区间为2024年2月至2024年7月,因此,我们所选取的AI工具也系该时间区间内发布的AI工具,使用体验也是基于该时间区间内具体AI工具所提供的功能测试总结而成,实际上从本书写作之初到本书交付出版社之刻,各项AI工具的功能显著提升,新的AI工具也正在涌入市场。

有鉴于AI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本书出版后,读者使用具体AI工具时获得的结果或体验,可能会与本书总结的情况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是基于AI工具的自由发挥,有更大的可能是因为AI工具不断地在更新迭代。而对于我们而言,如读者通过本书提供的使用逻辑获得了更优的结果和体验,成功实现了读者所期待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那么,我们便已经备受鼓舞,这也是本书写作的最终目标。

于此,我们热忱欢迎各位业界同行以及怀揣真知灼见的读者文末留言,期待我们在这个主题上激发出更多的碰撞和火花。




《律师使用AI指南》作者简介

· 陆凌燕

北京德恒(无锡)律师事务所律师,江苏省律师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ACCA/CPA/税务师资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律师资质。无锡市名优律师人才培养对象;无锡市优秀女律师。执业领域为公司财税和涉外法律事务。

(延伸阅读: “证多多”陆凌燕:没被律师耽误的好厨师

· 陆 洲

江苏神阙律师事务所律师,二级合伙人,刑事中心研究副主任,无锡电视台“心仪有说法”特邀嘉宾,擅长办理投资并购、刑事合规、企业诉讼等案件。

· 李小鹏

北京市盈科(无锡)律师事务所律师、内核管理委员会主任。无锡市名优律师人才培养对象;无锡市优秀女律师。业务领域为公司投资并购与争议解决。

· 俞冬梅

北京德恒(无锡)律师事务所律师,业务合伙人,建设工程与房地产部副部长。企业合规师(高级),全过程工程总咨询师。无锡市律师协会优秀个人会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