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天,我的行动轨迹进入了新冠疫情防控的情况通报,那应该是,林某,女,36岁,北京市常住居民,家住****小区,独居。
23日晚外出,独赴王家渡火锅进餐。
24日全家未外出,居家密接快递员4人,外卖员4人。
25日未外出,居家密接外卖员2人。
26日下午外出,小区里遛弯儿,现该小区已封闭。
如果这个信息被发布到到网上,估计我能迎来,胖子生涯里,最密集的一波怜香惜玉。
“北京居不易,36岁的大龄剩女,一个人租住,见过最多的男人是外卖小哥”。
“没有社交,也没有朋友,一个人去吃火锅”。
“有时候一天吃四顿,有时候一天吃两顿,都是外卖,这就是北京人的健康”。
“住在五环,唯一的户外运动是在小区遛弯儿,她的生活跟北京无关”。
我是一个社恐患者,约一个电话会议,都是沉重的负担。
我时常一个人吃火锅,特别是杜绝餐饮浪费后,火锅店的所有菜都能点半份。
我每天吃的好,睡的香,长得胖,一个人住的日子,是我人生有过的最自在的时光。
如果没有广大网友的分析,34岁付姓男子,应该也不知道,原来自己生活的这么惨。
他有妻有子,有自己的房子 ,有父母帮着照顾娃。
他没有成为被家庭生活吞噬的中年人,这个年纪还愿意进步一下,边上班边去考研。
这样的励志事迹传回我们东北老家,得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得是30岁后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他依然被诊断为,活的实在是太惨了。
你看,连上午做了核酸检测,下午出差,都是活的很惨的症状。
我就想弱弱地问一句,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惨的呢?上午做了核酸检测,下午应该回家躺着嘛?
还是公司应该在考前给放一周假,支持员工在职考研?
关于北京的好与不好,关于到底要不要逃离北上广,这是一个啥时候拧一下龙头,啥时候都会有一堆素材喷薄而出的选题。
这个城市把许多人压到变形,就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这个城市以
可能
最快的速度,把你从一处到达另一处,就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
如果北京生活被打上一个惨的标签,那这个城市所有的底层胶片,都能被剪切成关于惨的素材。
女人在解读恋人有多好,旁观者在脑补别人有多惨的时候,想象力都是插着翅膀飞行的。
《困在系统里的人》刷屏那天,午饭时间,我刚好路过北京一栋知名的办公楼,楼下站了几十个外卖小哥,黄黄蓝蓝的,等着楼里的人出来拿餐。
出来的人、等待的人,每个人都在打电话,确认了自己的饭,然后各自转身匆匆离开。
我觉得拿了外卖,要继续回去工作的人,应该会有些羡慕外卖小哥,起码那个中午,他们的阳光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