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董历史解读
每日推送最新古董古币文章,转发文章三篇以上可与古玩专家一对一沟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董历史解读

你手上有元代铜币吗,这种很值钱的有吗?

古董历史解读  · 公众号  ·  · 2019-04-24 09: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其通行的主要货币是纸钞,铸造铜币较少,但无论官铸钱币还是寺院所铸供养钱及花钱等都是各具特色,有些铜币形制更是独树一帜。 其传世的元代铜币都为珍品,如“至正之宝’’是大名誉品,庙宇“供养钱'也极具时代特征,而权钞币的出现,为中国钱币史上又添上一笔重彩。其与纸币相互结合的货币制度更是为元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元代铜币,对于研究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而关于元代铸造钱币的情况,史书多有失载。有之,则多一鳞半爪,零零星星向己。现代对元朝铜币的研究与古代其它时期铜币研究相比也显得较为薄弱。



由于元朝主要通行纸币,因此铸造铜币较少,中外大多数学者对于元代货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纸币上,较少涉及到元代铜币方面,因此迄今为止研究元代铜币的专著并不多见,对于元代货币研究论述仅散见与一些货币通史中。 元朝发行纸币,是由朝廷法令强制实施的,它是和当时经济的发达和国内外贸易的繁荣相适应的,同时也反映其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


元代版图辽阔,横贯欧亚,而纸币本身轻便,携之可“北逾阳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元朝初期发行中统钞以统一各地的货币,由于朝廷努力充实纸币准备金,控制纸币流通量,注意管制物价,准许以钞纳税,使纸币的价值稳定不变。不过二十年时间,由于朝廷对纸币政策的转变,纸币的价值便逐步下降。到了顺帝托欢帖睦尔时,朝廷经费大增,物价暴涨,纸币急剧贬值。朝廷采用饮鸩止渴的办法,无限制的发行没有准备金的纸币。



市场纸币充斥,人民拒绝使用,而物物交易,遂视纸币如图废纸。元代纸币的形状为长方形,一般长25—26厘米,宽16—18厘米,版面的四周印有花边。纸币主要有五种,中统丝钞、中统元宝宝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至正交钞。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其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经历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开始流通的至正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