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青年电影手册
关注!
陈建斌来台湾做什么?
自贡男孩背着鸭子做什么?
金马奖倒计时1天
今天手册君要聊聊这张第53届金马奖海报。
闻名影史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四小时数字修复版,在本届金马影展期间隆重献映,这对于此前触摸过高清完整版的影迷朋友来说无疑是个惊喜。
海报由《一代宗师》、《黄金时代》的海报设计师黄海操刀设计,男主角小四抬头以手电筒照亮空中,表现出“电影之光:回看来时,照亮前行”的期许。
前天,手册君有幸在台北观看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4k修复版(237分钟),重新感受了杨德昌电影的魅力。
在台北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最大好处,就是电影与现实只相隔了三条街。看完电影,我们马不停蹄来到牯岭街,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宣泄胸中的激动。
杨德昌,1947年11月6日出生于上海,后随家人来到台湾,他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被认为是台湾“青春片”的代表作。今天来到牯岭街,怀念这位电影大师。
去年11月,手册主编程青松就曾探访过牯岭街:
再见杨德昌,再不见杨德昌(程青松实地重游牯岭街)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大量夜戏,杨导希望尽量采用自然光,如实传达那个年代的光源。
路牌
邮票
牯岭街大叔主动为我们担当讲解员
红色部分为日据时期修建,泛白部分为后期补建,材质对比立见分晓
老榕树
建国中学:
在校园内偶遇正在拍摄社团短片的高一学生,他们是台湾电影的星火~
建国中学的校服,26年依然没有改变
电影中的小四和父亲(父亲的角色由张震本人的父亲张国柱扮演,他是台湾知名演员)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第4届东京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左起:杨德昌、张震、杨静怡、余为彦、张国柱
告别牯岭街,晚上,我们与电影《醉·生梦死》的团队欢聚。
我们把漂洋过海带到台湾的青年电影手册2015年度华语十佳影片以及年度编剧的奖杯交到他们手中。
制片人高文宏、手册主编程青松、
演员郑人硕
郑人硕(上)因为出演《醉·生梦死》获得台北电影节最佳男配角
《 青年电影手册 》2015年度编剧——张作骥
评语:
全是血淋淋、活生生的角色,那么痛,又那么真实。张作骥看似随兴、其实情感丰沛地书写电影里这群一个屋檐下的人物,他们各自戴着张扬狂傲的面具,也同时蕴含脆弱无助的一面。很难从编剧、导演、剪接的阶段分工中真正做出区别,但总而言之,这全是属于张作骥的创作魔法,浪漫、残酷又强韧到无以复加的生命力道。
《 青年电影手册 》2015年度十佳影片
评语
:《醉·生梦死》透过一屋三男的遭遇,围绕着的其实是因死亡而带来无尽蔓生的贪嗔痴怨,而且始终离不开以母亲亡灵为中心的那个「家」。张作骥利用跳跃的叙事时空、残破的城市面貌,以及一如以往在写实中升华出魔幻魅力的影像,赤裸裸地呈现这群边缘人的生命经验,并诚实地将挫折与愤懑全情释放于创作里,转换成无比强大的情感能量。
《醉·生梦死》是导演张作骥的第八部电影作品,他把更多的属于各种特殊的职业或者是关于性别的议题放进了这部影片里。《醉·生梦死》没有在大陆上映,所以大家对这部影片的了解不多。这部影片在去年第52届金马奖获得了最佳新演员、最佳剪接、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个奖项。影片的导演张作骥在服刑仍然获得了最佳剪辑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相当罕见。
《醉·生梦死》的演员王靖婷和郑人硕代张作骥领奖,他们代表张作骥感谢了他的两位师傅虞戡平和侯孝贤,然后王靖婷念出了张作骥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