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万潮镇的山岭间,有一处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石英砂矿。在企业矿山开采区,破碎机沿着矿山边坡作业,隆隆作响的钻头不断凿开山壁上的砂石。这里每天开采的2000吨石英砂,经由矿车送到15分钟车程外的厂区。
产业链下游,石英砂、石灰岩、白云岩、纯碱等组成的配合料投入窑头料仓后,在火红的窑炉中被熔融成透明、纯净的玻璃液。
玻璃液再经浮法、压延两类不同的技术工艺处理,被制成两类玻璃产品。
黔玻永太日熔700吨特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日熔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成品加工段,一片片新鲜出炉的玻璃,经过自动化输送、检验、裁切等系列处理后,被数控机械臂精准抓取、打包。
透亮的玻璃,折射出欣欣向荣的产业图景。
以“富矿精开”为着力点,凯里把玻璃制造确定为主导产业,利用当地富集的石英砂,聚起一个高端的玻璃产业新高地。
目前,凯里已获得日熔3900吨浮法玻璃、日熔1250吨
光伏玻璃
产能指标。20家企业组成了“矿石采选-玻璃制造-玻璃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并共同牵引价值链提升。到2026年,当地玻璃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据《贵州省志·工业经济志》(2003年出版)记载,1984年1月22日,贵州的第一片平板玻璃在凯里玻璃厂诞生。
40年后的2024年1月22日,贵州的第一片光伏玻璃在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线。
凯里的玻璃工业,因这两次“第一”,在省内稳居一席。
而资源优势,是凯里工业史写就这一笔浓墨重彩的关键。
凯里不断提升产业耦合效能,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欣欣向荣。
图为黔玻永太数控机械臂精准抓取、打包光伏玻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管云摄)
凯里已探明石英砂储量3.28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约占全省石英砂储量的66%,石英砂矿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达98%。此外,玻璃用石灰石、
白云石
储量均在10亿吨以上。
原材料就地供给,让凯里天然就有发展玻璃产业的基因。
得益于此,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凯里投资16亿元,建设黔玻永太日熔700吨特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我们的浮法玻璃生产采用‘一窑两线’的生产结构,以适应不同的订单规格需求。
”黔玻永太副总经理钱刚告诉记者,当前,优质的浮法玻璃原片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市场增量空间充足。
(广告位)
瞄准市场所需,黔玻永太2023年追加投资13.44亿元,驱动生产力向新质态跃升。“新投建的‘一窑五线’日熔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仅用10个月就建成了,2023年底新产线顺利点火,填补了贵州在该领域的空白,预计年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黔玻永太副总经理
周刚
说。
市场上,光伏玻璃的价格约是普通浮法玻璃的两倍。在优势赛道上逐新,推动凯里2023年主导产业
规上企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42.65亿元。
龙头“链动”再上规模。
黔玻永太光伏超白原片生产端及其深加工端,光伏玻璃原片经过磨边、打孔、镀膜、钢化等工序,升级为光伏玻璃。
从原片到深加工成品,玻璃的价值提升了50%。
因下游光伏产业需求的拉动,黔玻永太计划今年再启动两条日熔180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建设。
除黔玻永太,位于凯里的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玻璃产业园还入驻了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
当前,海生玻璃一期项目的两条日熔7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20亿元左右,预计解决就业600余人。
为保障中下游玻璃产业发展,去年,园区引入贵州衡昌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石英砂提纯技术研发及生产销售。
即将投产的年产100万吨石英砂提纯项目,可满足光伏玻璃、镀膜玻璃、高性能新型玻璃等市场对优质硅质原材料的需求,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设备目前基本安装完成,我们打算一边推进项目建设,一边与高校就石英砂精深加工产学研用展开合作,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矿产品附加值。
”项目负责人徐碧全对记者说。
从10公里外万潮镇开采的石英砂原矿,未来将运到这里加工为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专用砂。
进料、头次破碎、筛分、二次破碎、磨机研磨、再筛分、酸洗除铁除杂、水处理、精选入库……经过系列工序后,单吨产成品(化学砂)产值较普通石英砂(物理砂)价值提高4倍,项目整体投产后年产值将达4亿元。
龙头项目牵引,产业链上发力,凯里玻璃产业园已联动上游凯庆矿业、锐兴矿业、衡昌骏源等11户石英砂开采加工企业,中游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等3户玻璃生产企业,下游晟邦、明润、元阔等6户深加工企业。
据了解,炉碧经开区将围绕“光伏玻璃—晶硅电池片—铝型材—光伏组件—发电工程”产业链条,加快引进电子玻璃、光伏切片、双玻基板、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等系列项目入驻园区,提升产业耦合效能,大力发展玻璃产业集群和光伏产业集群。